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繼全港最大型的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啟用後,位於西九龍的雨水排放隧道亦於昨日啟用,隧道的最高流量可於24秒填滿一個泳池,預計能截取四成降雨量排出海港,減低深水埗、長沙灣等地水浸風險。
荔枝角排放隧道整項工程耗資17億元興建,隧道直徑約4.9米,全長約3.7公里,包括約2.5公里長的分支隧道及1.2公里長的主隧道;分支隧道經大埔道、蝴蝶谷等6個進水口,分流收集上游郊區雨水,中間經過一個靜水池沉澱沙石並連接主隧道,主隧道從荔枝角將雨水排放出昂船洲海港。
隧道設計最高流量為每秒102立方米,即24秒就可填滿一個標準泳池,能抵擋50年一遇大雨,即每小時130毫米降雨量,預計能截取荔枝角、深水涉及長沙灣一帶四成降雨量,受保護市區範圍達509公頃,令流經下游市區排水渠的雨水大幅減少,減輕水浸風險。
渠務署助理署長(設計拓展)鄭鴻亮表示,主隧道需穿越西九龍鬧市,該處地質與分支隧道截然不同,興建過程需經過高壓程序。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已於8月啟用,荃灣的雨水排放隧道預計明年啟用。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