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些二三線城市的年輕人,過着那樣無趣的生活,接受那樣無趣的教育,迷笛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的」。張帆說,創建中國第一個音樂節時,未曾想過會發展成今天的規模,「就是想讓大家有個機會一起玩,一起狂歡」。他強調音樂節自由自在的精神,為年輕人提供另一種可能性。
08年因京奧安保夭折
4月30日,在「孩子們的迷笛」舞台上,一群小學生組成的樂隊正在演唱「我是一支小小鳥」,這令資深迷笛樂迷陳小北十分感動。來自河北的陳小北少年時就透過雜誌得知迷笛,來京後真正接觸,現已有迷笛主人翁之感。他強調音樂節不僅關乎音樂,更包含自由與愛的情懷。「很多在生活中想法、愛好和旁人不一樣的年輕人,來到這裏能找到那麼多同類,感受到原來生活可以是這樣,就給他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2008年迷笛主題曲是逃跑計劃樂隊的《08年我們結婚》,歌詞唱道「在奧運開幕的早晨永遠凝固那青春」。原定音樂節開幕日,無數樂迷自帶結他前往海淀公園,自發舉辦音樂節,情節一如後來的本港劇集《天與地》。但諷刺的是,由於京奧安保理由,那年「五一」的音樂節被取消。
陳小北說,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還有不少:某一年音樂節最後一日遇暴雨停電,壓軸樂隊取消演出,但人群久久不散,最終樂隊選擇「不插電」演出,萬人現場即時安靜,最終變成大合唱。陳小北形容,音樂節中點滴都讓他感受到愛,包括幾乎年年上演的樂迷求婚,演出中不管誰遺失財物,只要喊一聲全場人都會彎腰尋找,「撿到手機的人,一邊跟着音樂晃,一邊按節拍喊着『誰的手機,手機,手機』……一切都令人難忘」。
一喊跌手機全場幫忙
今年迷笛音樂節上,陳小北遇上一對迷笛「鐵托」(忠實支持者)夫婦帶着4歲兒子前來,他們表示,孩子喜不喜歡搖滾無所謂,「我得讓他從小知道生活平淡之外是什麼樣子,從小知道什麼叫自由」。陳小北問道,「一般父母能說出這種話嗎?」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