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六代棚屋化灰 老居民盼原址終老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04日 22:35
2013年05月04日 2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烈火無情,人間有愛!前日在大澳棚屋區三級火警中,幸得居民發揮守望相助精神致未有傷亡,惟無情火造成最少11戶居民痛失家園,當中有已經住了六代的原居民,眼白白看着百年歷史的棚屋祖居化為灰燼;「上居下舖」的棚屋士多老闆損失數十萬元,未知何時才能重建家園。由於一間棚屋重建費需逾50萬,不少災民感前路茫茫,盼盡快獲政府支援。


災民獲發津貼 師生擬募捐

昨日棚屋區火警現場繼續封鎖,火場到處一片頹垣敗瓦,滿佈濃烈燒焦氣味,間中有災民返回執拾物品,但大部分財物已嚴重焚毁,損失慘重。昨日社署及民政局人員再到場慰問災民,向每名災民派發325元的「五天膳食津貼」,另區內有學校師生計劃發起募捐行動,為受影響災民籌款。離島區議員李志峰表示,對火警中出現消防設施缺乏及消防員應變不足情况深感不滿,除了於下周二召開居民大會商討,亦計劃本月底向有關部門反映意見。


前日火警期間一度和丈夫失散的78歲郭婆婆,原來是六代家住大澳的原居民,被焚毁的棚屋是郭婆婆的爺爺所建,估計有逾百年歷史。郭婆婆與丈夫陳伯出身漁民世家,結婚後一同「上岸」遷入棚屋,詎料一場無情大火失去家園。陳伯說,夫婦已在此住了幾十年,對故居「住得耐、有感情」,坦言「叫我去(住公共屋邨)都不會去」,兩老只希望可以在原地重建棚屋居住終老,惟重建費至少要50萬,若得不到政府的資助,一家人難以負擔,屆時兩老便轉住公屋。


重建原居 至少需50萬

在大澳經營士多的蔡氏夫婦,上居下舖的棚屋在火警中付諸一炬,估計損失近30萬元,大火連長期患病丈夫的藥物也燒毁,需要再次覆診補領藥物。蔡太愁容滿面,稱士多是夫婦數十年心血,所賣的砵仔糕及糯米糍遠近馳名,連飲食網站也有介紹。此外,夫婦飼養在士多的貓兒在火警期間一度失蹤,至昨晨始在火場附近尋回,貓兒全身盡濕熏黑受傷,暫交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帶走治理。


另一戶無家可歸的陳姓四口之家,就讀中五的大女兒,火警期間因攙扶行動不便老父逃生,全家財物盡被燒毁,包括大女兒的準考證,昨日校方獲悉事件,隨即為其進行補領證件手續,以免影響考試。


助救災教師 讚學生合作良好

前日火警中派出數十師生協救疏散及救災的佛教筏可紀念中學,負責指揮的安sir原名譚耀輝,曾任警務人員,其後轉至學校任職舍監。他與同學憶述,火警救災期間,不少長者因為不捨得家園而拒絕離開,需要學生多次勸喻才能打動,幸在大家努力下未有傷亡,其間共搬走50罐石油氣。安sir盛讚學生合作良好,有自信及服從性強,「滿分10分的話,給他們11分」。對有家長不滿讓學生作危險行為,安sir強調石油氣主要由他搬運,同學只是在封鎖線範圍外指揮秩序及疏散居民,非常安全。


明報記者 林智傑 曾安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