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治目標到今天已不單是推動經濟復蘇,也不純粹是要令自民黨基業永固,安倍的目標是修改憲法。安倍的動機,並非單純認為和平憲法過時,而是企圖肯定1945年前的日本。安倍在過去大半個月的言行,包括舉行大型集會紀念《舊金山和約》生效、聲稱「國際上對侵略未有定義」,中國、韓國和朝鮮都強烈反對,一向對安倍的右翼言行不甚重視的美國傳媒罕見發聲,《華盛頓郵報》社論質疑「為什麼數十年後的今天,日本一些人仍然無視現實?」美國國務院表示,要求安倍政府勿為東亞局勢帶來不穩定因素。
安倍晉三如今在日本民意高企,類似的高民意現象,曾在小泉純一郎擔任首相時出現;介乎小泉與安倍之間的幾任首相,個別民意支持率最差時連20%不到,安倍在日本社會的認受性明顯較高。安倍去年底上台至今,民意持續高企的原因,除了是民眾對上一任民主黨政府不滿的反彈,客觀上,安倍大印鈔票的量化寬鬆政策,令日本股巿低位反彈,社會出現樂觀氣氛,20年來生活在經濟泡沫爆破陰霾下的民眾,期待經濟上升,最近這段短暫的小陽春,很自然被認為是安倍的政績,超逾七成的支持率便由此而來。
以經濟大動作為推進劑,安倍晉三的目標是今年夏季的參議院選舉,由於目前自民黨已是眾議院多數黨,一旦拿下參議院,自民黨便擁有可以推動修憲的有利位置。安倍上台前已有分析指出,他的政治目標在於自民黨控制兩院,但是在控制兩院後會做什麼,說法紛紜。經過時間沉澱,已經可以清楚看到,安倍的目標是修憲,從上周日他與日皇夫婦一同出席《舊金山和約》紀念活動,又身披迷彩軍服在坦克上拍照,安倍重建日本軍隊的政治目標昭然若揭。
今夏參議院選舉
安倍再勝可修憲
中國、韓國及朝鮮這些曾被日本侵略的國家,迅速對安倍晉三的言行表達強烈反應,韓國取消外交部長往訪;朝鮮傳媒指出「日本的軍國主義正在以可怕的勢頭抬頭並處於冒險階段」;中國外交部則表示,日本企圖挑戰二戰結果及戰後國際秩序,「日本同亞洲鄰國的關係沒有未來」。日本共同社報道,美國已透過外交途徑,表達對安倍言論的關切,認為可能影響東亞局勢。除了韓國以行動表示不滿,中朝都是止於口頭譴責,但以美國主流傳媒取態最值得細味。眾所周知,日本和平憲法出自美國之手,日本以自衛隊代替軍隊、美軍長駐日本,是以美軍代替日本國防軍,美國的策略是只要美軍駐在日本,日本沒有必要擁有軍隊。可是,一旦日本修憲,這一切60年來的安排都可能在修憲後成為歷史——美國影響力漸次消減,難以像過去大半個世紀那樣制約日本。
從日本目前的走向來說,先是企圖推翻二戰結果,再是準備修改和平憲法,這兩樣都衝着二戰結束後的世界秩序格局而來。誠然,二戰是70年前的舊事,可是當德國今天仍對二戰期間給歐洲各國帶來的苦難賠償道歉,一直推動反納粹運動,日本執政黨卻沒有與過去歷史一刀兩斷的決心。日本有人常說中、朝、韓「老是要求日本道歉」,這種說法近年頗有巿場,然而與二戰另一侵略國德國相比,日本對戰爭期間的所作所為,顯然沒有德國那樣堅決反省。德國能夠在戰後迅速融入國際舞台,並早已恢復擁有軍隊權利,與德國歷任政府對納粹的取態有極大關係。
日本極右思潮的冒起觸及美國核心利益,日本一旦擴軍,西太平洋60年來的戰略均衡即被打破,中、朝、韓都會因為日本擴軍而大幅提升軍力。美國如何在這地區繼續扮演主要角色,是美國傳媒公開質疑安倍晉三言行的核心原因。美國作為這一地區長期的主要成員,不可能容忍建構出來的有限度和平被人踐踏。然而,安倍政府卻就在修憲及東海領土糾紛態度強硬,華盛頓似乎是被人牽着走。中國、朝鮮和韓國都表達了態度,美國政府對日本的取態,將決定西太平洋是和平共享抑或戰雲密佈的關鍵。
日本建軍破壞和平
美國取態舉足輕重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文部省篡改教科書,日本右翼的幽靈出現在政壇及社會,當時東亞各國之中,唯有中、朝、韓三國態度強硬,當即予以譴責。30年過去了,日本右翼分子的猖獗程度有增無減,我們認為,對日本的態度也應該比以前更加清醒,是時候丟掉幻想,正告日本當局,決不讓軍國主義復活。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安倍晉三如今在日本民意高企,類似的高民意現象,曾在小泉純一郎擔任首相時出現;介乎小泉與安倍之間的幾任首相,個別民意支持率最差時連20%不到,安倍在日本社會的認受性明顯較高。安倍去年底上台至今,民意持續高企的原因,除了是民眾對上一任民主黨政府不滿的反彈,客觀上,安倍大印鈔票的量化寬鬆政策,令日本股巿低位反彈,社會出現樂觀氣氛,20年來生活在經濟泡沫爆破陰霾下的民眾,期待經濟上升,最近這段短暫的小陽春,很自然被認為是安倍的政績,超逾七成的支持率便由此而來。
以經濟大動作為推進劑,安倍晉三的目標是今年夏季的參議院選舉,由於目前自民黨已是眾議院多數黨,一旦拿下參議院,自民黨便擁有可以推動修憲的有利位置。安倍上台前已有分析指出,他的政治目標在於自民黨控制兩院,但是在控制兩院後會做什麼,說法紛紜。經過時間沉澱,已經可以清楚看到,安倍的目標是修憲,從上周日他與日皇夫婦一同出席《舊金山和約》紀念活動,又身披迷彩軍服在坦克上拍照,安倍重建日本軍隊的政治目標昭然若揭。
今夏參議院選舉
安倍再勝可修憲
中國、韓國及朝鮮這些曾被日本侵略的國家,迅速對安倍晉三的言行表達強烈反應,韓國取消外交部長往訪;朝鮮傳媒指出「日本的軍國主義正在以可怕的勢頭抬頭並處於冒險階段」;中國外交部則表示,日本企圖挑戰二戰結果及戰後國際秩序,「日本同亞洲鄰國的關係沒有未來」。日本共同社報道,美國已透過外交途徑,表達對安倍言論的關切,認為可能影響東亞局勢。除了韓國以行動表示不滿,中朝都是止於口頭譴責,但以美國主流傳媒取態最值得細味。眾所周知,日本和平憲法出自美國之手,日本以自衛隊代替軍隊、美軍長駐日本,是以美軍代替日本國防軍,美國的策略是只要美軍駐在日本,日本沒有必要擁有軍隊。可是,一旦日本修憲,這一切60年來的安排都可能在修憲後成為歷史——美國影響力漸次消減,難以像過去大半個世紀那樣制約日本。
從日本目前的走向來說,先是企圖推翻二戰結果,再是準備修改和平憲法,這兩樣都衝着二戰結束後的世界秩序格局而來。誠然,二戰是70年前的舊事,可是當德國今天仍對二戰期間給歐洲各國帶來的苦難賠償道歉,一直推動反納粹運動,日本執政黨卻沒有與過去歷史一刀兩斷的決心。日本有人常說中、朝、韓「老是要求日本道歉」,這種說法近年頗有巿場,然而與二戰另一侵略國德國相比,日本對戰爭期間的所作所為,顯然沒有德國那樣堅決反省。德國能夠在戰後迅速融入國際舞台,並早已恢復擁有軍隊權利,與德國歷任政府對納粹的取態有極大關係。
日本極右思潮的冒起觸及美國核心利益,日本一旦擴軍,西太平洋60年來的戰略均衡即被打破,中、朝、韓都會因為日本擴軍而大幅提升軍力。美國如何在這地區繼續扮演主要角色,是美國傳媒公開質疑安倍晉三言行的核心原因。美國作為這一地區長期的主要成員,不可能容忍建構出來的有限度和平被人踐踏。然而,安倍政府卻就在修憲及東海領土糾紛態度強硬,華盛頓似乎是被人牽着走。中國、朝鮮和韓國都表達了態度,美國政府對日本的取態,將決定西太平洋是和平共享抑或戰雲密佈的關鍵。
日本建軍破壞和平
美國取態舉足輕重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文部省篡改教科書,日本右翼的幽靈出現在政壇及社會,當時東亞各國之中,唯有中、朝、韓三國態度強硬,當即予以譴責。30年過去了,日本右翼分子的猖獗程度有增無減,我們認為,對日本的態度也應該比以前更加清醒,是時候丟掉幻想,正告日本當局,決不讓軍國主義復活。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