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旅遊書告訴我們,遊覽巴黎,可以到巴黎歌劇院看一場表演,除了感受當地的文化氛圍,重點還有歌劇院的天花。
當你抬頭會看見狂喜的人兒如卡通般離地,飛向絢麗的天空,面對夏卡爾的濃厚色彩,很容易便跟着心花怒放起來。
要知道,對於夏卡爾,法國國寶級大師畢加索亦拜服,他這樣說過﹕「自馬蒂斯(野獸派畫家)死後,夏卡爾便是唯一一個真正懂得運用顏色的人。」
今個五月,在香港也可以看夏卡爾。
夏卡爾(Marc Chagall)的畫作用色強烈,繽紛艷麗,但原來這名充滿詩意的畫家,一生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猶太人大屠殺,顛沛流離,還好男女之愛豐富了他生命的調色盤,才令他創造出絢麗夢幻的大作。
夏卡爾生於1887年,23歲時隻身由俄國遠赴法國學畫,除了從野獸派的畫作中學會運用鮮艷色調,亦了解到立體主義描繪物件形態的方法;赴法期間所畫的成名作《我與鄉村》(Moi et le Village)便既有野獸色彩,兼及立體影像,引起藝術界哄動。
兼及野獸派立體主義 畫風難以歸類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夏卡爾返回俄國,但戰爭沒有令他的生命蒙上灰白,反而在1915年夏卡爾生日那天,情人蓓拉(Bella)拿着鮮花造訪,教他心花怒放,畫下《生日》(L'anniversaire),以他邊在空中飛翔邊與情人接吻來表達愛情的歡愉如何教人騰雲駕霧、情不自禁。其後蓓拉亦成了他的第一任妻子。
到了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生為猶太人的夏卡爾一家逃難到美國,其間畫了《黃色的基督》(Le Christ en jaune),以示戰爭禍害。但好景不常,1944年愛妻病死異鄉,令夏卡爾傷心不已,久久無法作畫。
戰後定居南法 毗鄰畢卡索馬蒂斯
戰後他搬到法國南部居住,住在畢卡索(Pablo Picasso)、馬蒂斯(Henri Matisse)等名畫家附近,彼此交流作畫心得。他的畫作天馬行空,除了會飛的情人外,還有飄浮的街道、雜技演員、音樂家等等,風格自由不拘一格,畢卡索也說難以為夏卡爾歸類,並嘆服於他的想像力﹕「我不知他在哪裏得到這些景象……一定是有天使在他腦袋裏面」。1952年夏卡爾與他的第二任妻子娃娃(Vava)結婚,為創作注入新動力,題材還以愛情、故鄉為主。那時夏已是享負盛名的畫家,其後獲邀為巴黎歌劇院創作天花畫,色彩斑斕。兩年後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創作大壁畫,用色強烈叫人一看難忘。
雖然畢卡索對夏卡爾大為欣賞,但後者則好像不太領情,更說「畢卡索真是一個天才!可惜他不懂畫畫。」策劃夏卡爾畫展的Opera Gallery Hong Kong總監Shirley Yablonsky認為夏卡爾和畢卡索二人各具特色﹕「夏卡爾和畢卡索既是朋友也是敵人……畢卡索畫作重分析物件形態,但較少激情」,相反夏卡爾作品明顯情感濃烈,想像雄奇。她補充即使對藝術認識不多的人也可感受到夏卡爾夢幻般的畫作,而且以初生之犢的眼睛(Virgin eye)欣賞色彩鮮艷的畫作可能會感受更多。
Les Amoureux au dessus de paris
Les Amoureux au dessus de paris畫於1974年,從畫面結構上畫作由藍色及紅色的板塊組成,相當立體。而右邊一對飄然的情侶應是夏卡爾與妻子娃娃,形態與《生日》相似。而左邊的山羊有說暗示夏卡爾的故鄉,其時他已在法國落地生根,因此比喻他已視法國為他的家鄉,不再思念俄國。
Moi et le Village
Moi et le Village用色大膽豐富,突顯鄉村如夢幻般美麗迷人。其中一個解讀是畫中的牛代表鄉村生活,而小屋及路人掛在畫的上方便是象徵夏卡爾對家鄉的思念,馬的面由不規則圖形組成,明顯是立體主義的作畫方法,令人面與馬面變得更為立體。
Le Christ en jaune
Le Christ en jaune畫於1941年,時為二戰爆發,因此畫中耶穌比喻猶太人面對的苦難,右邊起火村莊比喻戰火,一行人前往象徵救贖的船脫離苦海,反戰味濃。而基督以鮮艷黃色出現,與難民陰沉藍色對比更為突出。
立體主義
主體主義(Cubism)探討如何在平面展現立體的形態,以多個四方形、三角形等來表現,就像把事物先分裂成不同面向再重組一樣,得出來的形象往往與現實不同。畢卡索便是立體主義中最有名的畫家,他的人像畫主角往往「面目全非」,同時十分立體。
野獸派
野獸派(Fauvism)用色大膽鮮艷,線條簡單直接,而且不太講究人物比例、空間感和和光影明暗,視覺效果因而十分強烈,但立體感欠奉。較為有名的便是馬蒂斯的《舞蹈》(La Danse),五個人手拉手在草地上圍圈跳舞,整幅畫只有四種顏色。
「馬克.夏卡爾——在我夢中的影像」
馬克•夏卡爾畫展(法國五月節目)
日期﹕5月21日至6月10日
地點﹕Opera Gallery Hong Kong(中環雲咸街52號)
免費入場
文 楊宇軒
圖 楊宇軒、受訪者提供
編輯 潘建文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