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民日報:當重視港人抗捐聲音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07日 06:35
2013年05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海外版較早前曾有報道批評香港有人搞「抗捐」,昨日《人民日報》卻發表署名文章,指香港立法會反對撥款1億元賑災的聲音應引起「重視與反思」,點名要求中國紅十字會等慈善機構改革,建立透明及問責的制度。《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更在報道中提到人民力量議員黃毓民反對撥款的影片大受內地網民認同。


劉銳紹:為平息民間怨氣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稱,上次《人民日報》海外版批評港人抗捐,引起內地人反彈,因為很多內地人同樣擔心捐款被濫用,結果令老百姓拒捐效應更大,因此今次官方媒體修正立場,平息老百姓怨氣,但他估計,中國紅十字會作為官方副部級單位,不會因今次事件出現重大改革。


《人民日報》昨日在頭版一欄發表署名李浩燃的評論文章,題為〈以公開透明贏回信任〉,指香港立法會終能超越分歧、伸出援手,是對民間善舉的回應,更彰顯血濃於水的親情。但立法會內反對賑災撥款的23票,亦說明有人對內地慈善機構和救災機制缺信心,更稱「這種批評之聲與不信任情緒,更當引起重視與反思」。


文章稱,中國紅十字會等慈善組織屢爆負面新聞,應「拿出脫胎換骨的改革勇氣,加速形成透明、高效的慈善運行體系,建立反饋、監督與問責制度」。


《環時》刊黃毓民罵貪官言論

《環球時報》昨日亦以顯著篇幅報道香港捐款賑災爭議,更刊出黃毓民在立法會發言的照片,指黃擔心善款被貪官中飽私囊的講話影片,獲內地網民強烈反應,大部分贊成黃毓民。報道引述有廣東省商人稱,他們需要像黃般向政府表達公眾看法的人士。


報道又訪問了支持撥款的工聯會王國興,以及反對撥款的公民黨毛孟靜,前者強調血濃於水,後者則稱中國政府不缺錢,而是欠缺誠信。曾提出「一個仙都不會捐」的資深傳媒人呂秉權也接受《環時》訪問,稱內地人希望有人聽他們的聲音。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