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錯誤的統計數據會引來錯誤的經濟形勢評估,甚或導致錯誤的政府決策。今年首季連續3個月的出口增長理想,曾一度令市場認為中國外貿走出低谷,並憧憬首季中國經濟持續反彈,但結果首季GDP僅7.7%的增幅,比市場預期的8%低,在「一地眼鏡碎」同時,就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銀等權威機構,也即時要對中國經濟預期重新調整。
「市場高估了中國經濟反彈力度,某程度上與統計失真有一定關係,中央決策層也可能因錯誤數據而誤判經濟形勢,令決策失當,因此我們必須要提出質疑。」對中國出口數據一直表示懷疑的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道。
學者﹕實際可信度近乎「零」
券商及經濟學者甚至認為中國出口實際可信度近乎「零」。興業證券報告稱,採用其他國家與中國的進口比出口歷史數值去重新計算,今年3月中國出口實際是倒退4%而非官方公布的增長10%;而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指出,將3月份最有問題的兩組數據扣除,會發現剔除香港出口額後的中國3月份出口總額是按年倒退4.8%,而剔除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出口額後的出口總額是倒退1.6%,「這說明該月出口基本上只有微甚至零增長」。海關統計不足信,沈建光稱現時要衡量中國外貿,還需要參考工業品外貿交貨值、港口吞吐量、海運量等資料,而由總理李克強創出的「克強指數」,通過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放量去評估經濟狀况,也較能反映實况。
「市場高估了中國經濟反彈力度,某程度上與統計失真有一定關係,中央決策層也可能因錯誤數據而誤判經濟形勢,令決策失當,因此我們必須要提出質疑。」對中國出口數據一直表示懷疑的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道。
學者﹕實際可信度近乎「零」
券商及經濟學者甚至認為中國出口實際可信度近乎「零」。興業證券報告稱,採用其他國家與中國的進口比出口歷史數值去重新計算,今年3月中國出口實際是倒退4%而非官方公布的增長10%;而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指出,將3月份最有問題的兩組數據扣除,會發現剔除香港出口額後的中國3月份出口總額是按年倒退4.8%,而剔除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出口額後的出口總額是倒退1.6%,「這說明該月出口基本上只有微甚至零增長」。海關統計不足信,沈建光稱現時要衡量中國外貿,還需要參考工業品外貿交貨值、港口吞吐量、海運量等資料,而由總理李克強創出的「克強指數」,通過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放量去評估經濟狀况,也較能反映實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