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振經濟 不能單靠金融工具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6日 06:35
2015年07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剛從海外休假回來,朋友都說我幸運,不需要經歷那個令人喪膽的可怕星期三。投資同仁說當天看着行情顯示器時,就像Harry Potter中的Dementor(催狂魔)在面前出現一樣,把你所有的快樂都帶走。這種影響投資心理的情形讓我想起,投資除了一般大家了解的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行業分析和宏觀經濟分析外,還要多了解行為金融學(Behavioural Finance)。


在不少的投資和經濟學說中,我們都會有一種假設,當參與者作出其決定時,都會是一個理性和可預測的決定。可是,在現實生活裏,我們往往發覺事實並非如此。因此,有些研究人員特別去採集一些有關投資者行為的數據作研究,發現實際心理因素對投資決策是有一定影響,容易形成投資偏差(Bias)。所以,有參與投資的讀者亦應花點時間去閱讀有關的書本,從了解中去讓自己少犯一些自己不自覺而其實又十分典型的投資誤區。


在旅遊期間,除了自身可以跟市場保持一段距離,因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換手率以外,在旅途中,由於同行中有一些從事實業的企業家,因此,多了不少的機會去多聽他們在現時這個經濟大氣候中營運上面對的各種的困難和機遇,是這個行程中一個意想不到的好收穫。


製造商只能削價競爭

從他們眼中,他們並不認同之前一段股票好行情所倒推引伸出來的好預期。在他們實質的經營環境中,雖然沒有像2008年金融風暴過後那樣差,但也不至於像大市瘋牛般一樣的看好。因此,在相對低息的情况下,他們亦不單純像經濟101般告訴我們:低利率就可以驅動投資。那完全因為他們看不出行業的景氣可讓人更樂觀的迹象。而且,由於他們都是為品牌持有者服務的製造商,在僧多粥少的情形下,他們的議價能力都逐步給品牌持有人蠶食,很多時候,品牌商會要求他們在同樣的價格中多做一些,或是在同樣的訂單中要求降價。因此,這些都讓他們愈做愈感到意興闌珊。


而且,他們的競爭對手仍不斷湧現。在他們從事的消費品製造行業中,就算他們管理得宜,在中國大陸中脫穎而出成為領先龍頭的其中一位,並讓一些經營不善的同業淘汰出去,擴大了自己的生存空間。但由於中國在這消費品製造行業中以往所持的成本及勞工優勢亦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因經濟增長模式的改變已逐步失去,其他仍可以以當地成本及勞工等優勢的競爭對手又會因此找上門來,其中印度,巴勒斯坦等國家便是區內的表表者。在這種沒休止的追趕中,他們的工作壓力卻實不小,而且,由於成本的考慮,他們都沒法把人才留住,經營者只好通過更長的工時去彌補,好不容易。筆者常言,如何造就更有利的營商環境,以使公司在宏觀經濟未及全面復蘇之際仍可以經營過來,是經濟引擎重新啟動的一個重要條件。這樣看來,單靠金融工具的調整仍有其不足之處!


安保投資亞洲區 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