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濼生﹕新克強指數 未能反映新經濟活動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14日 06:35
2015年12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觀察家多對中國官方的GDP數據不信任。今年迄今的經濟增長官方數字是6.9%,比去年的7%相差不多。但大家目睹經濟下行情况非常明顯:出口疲弱,大批製造商結業,固定投資增長亦大減。此外,高端消費亦明顯萎縮。6.9%的經濟增長難免使人生疑。


要評估經濟增長官方數字的可靠性,很多人會觀察所謂克強指數。此指數涵蓋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比重分別是40%、25%及35%。但是,隨着經濟轉型,服務業比重不斷上升,而不少廠家近年亦致力提高使用能源的效益,同樣的耗電量可以生產更多。可見,這個由英國政經雜誌《經濟學人》按李克強早年分析遼寧省經濟狀况曾採用的資料發展出來的指標,已變得不合時宜。


最近,李克強總理親自修正了「克強指數」 的內容,提出加入就業、居民收入和單位能耗等環保指標。本文擬探討這些新內容是否合適,並評估首三季6.9%經濟增長的可靠性。


僅看單位能耗沒啓示作用

一般而言,經濟指標分領先(leading)、同步(coincident),及滯後(lagging)三類。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印證官方經濟增長的數據是否可靠,就應專注於同步指標。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居民收入,都是清楚的同步指標。銀行貸款發放量應屬領先指標,其增加預示經濟活動即將增加。單位能耗增減本身對經濟活動增快或減慢沒有啟示。但同樣的耗電量,倘若單位能耗減少,就顯示生產上升。可見單位能耗的變化應用來調整耗電量毛額成為「有效耗能」。「有效耗能」才能引用為同步指標。可惜,單位能耗恐怕並無獨立調查提供可靠的數據,而要靠官方提供的產值再相除求得。如果這是實情,我們不可能以單位能耗去考證官方提供的產值是否可信。


此外,經濟學者多把就業數據視為滯後指標。一般而言,企業要看清楚經濟狀况才增聘人手。訂單多了,如屬短期,工人可以加班。到確定生意額上升並非短期現象才決定增聘人手。決定了增聘人手,仍要經過招聘程式,才能確定聘用人選。確定了聘用人選,又要待人家擇日上班。如果人家屬轉職,整體就業人數仍不會改變。就業人數上升仍要再待一段日子。


作為印證官方經濟增長的數據,我會集中參考居民收入和政府的財政收入。從這些數據看,筆者看不到明顯推反官方經濟增長數據的理由。


[何濼生 濼觀天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