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華叔撮合平反六四鴛鴦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23日 05:59
2011年01月23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原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去世前,為《明報》讀者留下最後五課,華叔的微言大義,又豈止於此?本報將一連6天,訪問多名華叔生前戰友,希望以戰友們和華叔的幕幕故事,透視華叔一生的不同片段,以及他立身處事的大原則。第一個故事,我們先揭開一名支聯會義工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沒有華叔,就沒有他們夫妻倆。

你可能說不出他的名字,但如果有參加過支聯會活動,你總會看到他站在司徒華身邊執頭執尾。最激一次,是上年民主女神像被政府沒收,他在時代廣場眾目睽睽下,攬着女神大叫:「差人搶嘢呀!」之後便被抓着四肢抬上警車。他的名字叫梁國華,是支聯會多年義工。

梁國華 支聯會多年義工

如果沒有司徒華,今天的梁國華可能仍是寡佬一名,在銀行打一份薪高糧準的工,但心底深處,卻總是有點戚戚然。直至司徒華的出現,改變他的一生。

梁國華的故事,由上環高陞戲院講起。「那時家住西環,閒時就到高陞戲院看戲,《白毛女》、《紅燈記》都是一齣齣的樣板戲。」在未回歸前,西環的「政治氛圍」已經非常獨特,每年10月1日「五星旗」掛滿兩層樓,但9天後的雙十節,就輪到青天白日旗掛滿三層樓,加上近在咫尺的港督府,在小國華心中,已隱隱覺得,「為何我們中國人地方,是由英國人統治?」

不甘做英國人 誓不改英文名

這個矛盾直至中一再次浮現。「當時班主任叫我們改個英文名,我話叫做Kwok Wah Leung,老師說不是這樣,是John或者Peter之類,我說我是中國人,沒有英文名,老師就索性叫我調去讀中文部,我堅持不調,說要讀好點英文,讓外國人了解我們中國文化,老師拗不贏我,到今時今日,我都是叫做Kwok Wah!」

到他18歲要換證件,入境處職員問他要入中籍還是英籍,他二話不說要入中籍,但職員答他:「不可以!你在香港出世就要入英籍!」他不甘心要做「英國人」,結果連護照都不要,轉揸回鄉證流浪神州。「多年來遊遍祖國,88年連新疆都去了,我心想下一站還可以去哪呢?最後決定要去蘇聯一趟,看看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迫不得已下,梁國華最後還是拿了個護照,但為表達他的中國情懷,決定取道北京乘坐東方快車,當時他預訂的車票,是1989年6月4日早上10時,由北京前往蘇聯莫斯科。

六四抵京 居民囑回港公開真相

「前一晚我由香港飛往北京,當時已經知道出事了,所以機上只得11個乘客,但臨飛前還是一個一個被屋企人call落機,只剩下我跟4個日本公司熊谷組的員工,他們知道我只是去旅行,笑我傻,但我不理,我只想實踐我的東方快車夢!」

結果,飛機雖然安全到了北京,但因為全城戒嚴,四處都只有軍隊,梁國華被迫滯留在機場酒店。6月5日早上他在酒店附近閒逛,看到一批居民截停了一隊軍隊,苦心勸喻他們不要入城,說城裏都殺人了!這一幕把梁國華深深打動,「我與居民聊了起來,他們都勸我回港,希望我把真相告訴所有人!結果我考慮了兩天,決定打道回府」。

回到香港後,梁國華繼續他的平淡生活,在一間英資銀行做IT,無憂無慮,唯有一事卻擾心頭──「我怎樣可以履行我的承諾,把真相告訴全世界?」一天他走過天星碼頭,看到長毛在請願,萌起加入四五行動之心,雖然同事都勸他三思,但梁國華仍決心遞表入會。「但好多個月後,依然石沉大海。」

無緣搬棺材,渾渾噩噩又半年。時為歲晚,梁國華逛年宵時走過支聯會檔位,看到工作人員賣六四揮春,他一口氣買了100張,由銅鑼灣店舖開始,一直派到去西環,但他仍然感到未滿足,於是翌日又去買書籤、揮春派給大學生,一連幾天,支聯會義工都認得他,便邀請他加入。

投身支聯會,除可履行他對北京市民的承諾,還有另一個意外收穫──讓他認識了馮愛玲。馮愛玲是支聯會的全職職員,貼身追隨司徒華多年,是華叔最信任的其中一人。

華叔:平反不知何時 結婚助投身民主

對於與馮愛玲的愛情故事,梁國華說得淡然:「一起在支聯會工作,自自然然就走在一起了!」這對情侶對六四的執著,差點誤了畢生幸福。原來兩人有默契,就是堅持在六四平反後才結婚。

這件事傳到華叔耳中,96年他找梁國華談話,「華叔說堅守六四平反是對的,但與結婚是否有關呢?而且六四平反,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但結了婚,就對投身民主運動更有推動力……」華叔苦心相勸,梁國華只默默不語,激得華叔拋下一句:「估不到你這麼硬頸!」後來梁國華向華叔稱要到北京一趟,回來後會給他一個答覆。

聽到這裏,記者有一個疑問,眾所周知華叔為了一個已故戀人,終生不娶,由他來勸這對徒弟結婚,有說服力嗎?「我沒有這樣想過,我只視他為長輩,苦口婆心勸我們。」

天安門獻花亡魂始釋懷

後來他果真到了北京一趟,為自己解開心結。梁國華見到六四平反遙遙無期,除了等待,他想為這班亡魂做一點事。1997年,當時已是支聯會常委的他,參加旅行社一個北京團,那天要參觀毛澤東紀念館,他離團買了一束花,團友以為他要送給毛澤東,但梁國華寂然拿着這束花走過天安門廣場,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就被便衣人員截停。

「他們問我做什麼,我說是否有規定不可以拿花入天安門?他說要事先申請,着我快點離開,我反問『如果我要獻花給毛澤東,是否都不可以?你是否反革命分子?』」對方拗他不過,梁就火速向紀念碑鞠個躬,放下花就逃離現場,結果當然以後都不能再入境。

喜見註冊 華叔舉勝利手勢

為六四亡魂獻花後,梁國華釋懷了,回港後跟華叔說:「我去了北京獻花。」華叔立即就明白了。梁國華與馮愛玲,終於走到婚姻註冊處排期,當天他們拿的籌,剛好是64號。97年4月20日,兩人終於拉埋天窗,當日義工為他們準備了一張橫額,寫着「同甘共苦 迎接挑戰」,那一天笑得最開心的,除了一對新人,便是華叔。

梁國華說,以往除了勝出選舉,華叔極少會舉起勝利手勢,當天竟然帶頭舉「V」高叫口號,因為在老人家心中,他「成功爭取」了一對六四鴛鴦結為夫婦。

明報記者 高明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