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銳意增加房屋供應,市區重建局計劃積極配合,落實今年內加快重建3個收購多年的項目,當中包括觀塘市中心計劃、深水埗海壇街項目以及與長實合作的衙前圍村。局方表示,2010至2012年間,已先後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圖收回各項目業權,惟至今仍有70多戶未能處理,因此決定在今年內一併向法庭申請執達吏清場,最快6月便有首例。市建局強調這是「最後一着」,但不少受影響村民和商戶大表驚訝,批評局方不理市民死活,勢會抗爭到底。
學者:應考慮基層特殊困難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表示,市建局有政府賦予的權力,但使用時應小心克制,若事件有爭議,局方必須先弄清楚業權等問題;即使市建局在法律上有理據,局方亦應考慮基層的特殊困難,以適當的計劃協助他們安置,「可能是人情問題,非制度問題,但局方必須合理評估清場是否會獲社會認同,例如時機是否成熟、反政府情緒會否有影響等」。
市建局將會「清場」的3個項目,除了2006年啟動重建的深水埗海壇街/桂林街/北河街項目(海壇街),以及2007年開展的觀塘市中心計劃,亦包括早年已被發展商看中的衙前圍村項目。衙前圍村早於於1980年代由長實展開收購,及後於98年被市建局前身的土地發展公司納入為重建項目,至2007年市建局宣布與長實合作,開展重建工作(見表)。
市建:清場「最後一着」
市建局表示,上述3個項目已展開收購多年,全部收足近八至九成業權,但由於部分留守的佔用人或商戶,在局方現有安置政策下,未能達成搬遷共識,因此在市建局評估後,估計要透過法庭安排,由執達吏協助清場,以免項目一直膠着,未能在未來5至7年如期落成。局方稱,現時已把個案逐一審議,再交上法庭排期,估計70多個項目需時執行,而此前他們會嘗試繼續與居民和商戶討論賠償(見另稿)。翻查紀錄,上一次因重建而要動用執達吏清場,是2009年房協的深水埗福榮街項目。
據了解,現時深水埗海壇街與觀塘市中心項目,分別有近30個商住戶未有遷出,而衙前圍村項目則有10多戶留守。其中,海壇街的「抗爭戶」涉及天台戶和住客,不少已「抗爭」數年,主要要求市建局妥善賠償或原區安置。記者近日到場觀察,37幢唐樓已十室九空,電線多被剪斷,閘門被鎖,但仍有少數居民堅持居住,並在外牆掛上橫額,期望市建局可「樓換樓」。
商戶:為何收購時才指沒權益?
觀塘市中心一帶同樣有不少空置舖,但在裕民坊附近的仁信里則有10多個商戶未有離開,並在門前貼上抗議標語。在這裏經營「賽鴿店」30年的梁錦洪表示,在市建局政策下,他們被視為霸佔官地的商戶,但他質疑以往市政局有替他們記錄,他們亦有領取商業登記,為何局方在收購時才指他們並沒商戶權益。
市建局表示,在安排清場前,會繼續與觀塘的此批佔用人討論,正研究以一筆過約5萬元替他們繳付相當於一年的新舖租金,但梁表明不會接受,「一年根本難以回本,若果是3年租金也可考慮,否則我們會坐在店內等他們來清場,跟他們『轟轟烈烈』抗爭一次」。
至於屹立本港市區最後一條圍村的衙前圍村居民和商戶,對市建局計劃預備「清場」感驚訝,商戶歐太及居民郭先生表示,市建局過去一兩年已再沒跟他們洽談收購,商戶仍希望市建局會接納他們的建議,在日後的保育公園留些位置給他們建小舖。若市建局強硬執法,他們必會捍衛圍村(見另稿)。
明報記者 鄭穎瑩 黃俊鋒
■明報報料熱線﹕[email protected] / 9181 467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