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都市人常有便秘,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與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自2008年已研究古老中藥方「麻子仁丸」對便秘的療效,發現逾四成試驗者服用麻子仁後,每周排便次數較治療前至少增一次,又發現麻子仁停藥後藥效仍能持續8周,較傳統西藥的4周多一倍。團隊已獲政府資助逾百萬,展開新一輪比較麻子仁與西藥功效的研究。
浸大中大合作研究 政府資助百萬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聯同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展開的「麻子仁丸」藥效第二階段研究於2010年完成,當中把120名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作兩組,分別服用麻子仁藥方及無藥效的安慰劑,結果顯示,43%患者服用麻子仁配方後便秘情况有所改善,即每周排便比治療前的次數增多至少一次;8.3%服用安慰劑的患者便秘有改善。結果已在2011年刊於美國權威腸胃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浸大中醫藥學院教授卞兆祥稱,「麻子仁丸」早見於漢代,專治療易燥熱、口乾的「實證」患者,但不適合血氣虛弱的「虛證」患者,實證患者佔便秘患者約八成,多為年輕人。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教授胡志遠表示,嚴重的便秘患者更可致心臟病、腎病等疾病,並指目前的傳統西藥效果欠佳,且容易有肚痛、肚漲等副作用。
招募291便秘患者臨牀試驗
團隊會展開為期兩年的第三階段研究,比較麻子仁丸,以及傳統西藥及安慰劑的療效,並正招募291名「實證便秘」患者,參加18個星期的臨牀試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