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怡:
那天,你在看中大周保松教授在《明報》的專訪,津津有味,你還在讀周教授的《走進生命的學問》。暑假你會修他的通識課,先認識教授的著作,再上他的課,這個學生真不錯啊!
周教授教的是政治哲學,很受學生歡迎,幾百人迫爆講室,欲免向隅,要早點霸位。中大極受歡迎的老師真不少,老爸想起了我們年代的李天命教授,教的是思考方法語言邏輯,修讀的學生固然早早爆滿,旁聽也相當踴躍,遲來的要坐梯級地板,非常墟冚。
中大令我們感恩的,是通識。表面看來一點都不「實用」,與本科也毫無關係,卻影響着我的一生。畢業超過30年,本科已忘記得八八九九,但通識體會到的仍印象深刻,更受用無窮。
為建豪宅 破壞中大景觀
周保松教授在訪問中,不談政治哲學,談的是環境。你也許都知道,政府拚命覓地建屋,計劃在維港以外填海,其中包括了中文大學對開的吐露港,填回來的土地,環境優美,一定蓋滿天價豪宅,中大的景觀,將被徹底破壞。
中大是老爸和媽咪的母校,小時候就帶你們回去遊玩,在草地上奔跑,踢足球,拾松果、木棉,躺在地上欣賞藍天白雲,緬懷在校園美好時光。我常笑說,中大是我們家的後花園。
老爸敢說,中大校園最美。中大的美,不但是風景,不但是佈局,還在於她擁有的獨特人文氣息。大學之為大學,基本條件要夠大,視野要夠廣闊,才是個做學問的好地方。
近十年,中大的景觀出現急劇變化,校內的建築物愈蓋愈多,而且不少是中環商廈式的玻璃幕牆,有些更是惡俗的五顏六色。在外觀上,已不再是昔日簡單淳樸的中文大學了。
更嚴重的是,「鞍山蒼蒼,吐露洋洋」的中大,可能很快就會在眼前消失。吐露港愈填愈窄,馬鞍山的山脊線,也給附近一幢幢豪宅擋着。波光粼粼,鬱鬱葱葱的中大景觀,即將成為歷史。
發展保育可並存
怡,或許有人會說,中大人真自私。香港要發展,土地不夠,樓價飈升,你們不理人家死活,只顧自己的什麼人文景觀,不是太過分了嗎?這是一種虛假論述,完全都站不住腳。發展不一定要先破壞已經存在美好的事物,仔細規劃可以令兩者並存。填海得來的土地必然貴重,背後隱藏着地產霸權的利益,昭然若揭吧!
中大內部的發展,也存在不少問題,為擴路而斬樹,拆建烽火台都引起過激烈反響。最新的爭議是新亞書院建新宿舍,攔腰斬斷水塔景觀,打破原有的設計佈局,師生正醞釀反對運動。
怡,你關注環境,又是中大人,在保衛中大人文景觀這麼重要的事情上,打算做些什麼?
老爸
■Dad:
反對在吐露港填海並不是一個自私的想法。
我們爭取的不止是中大的人文景觀,而是關注人和自然之間的情感和連繫。為什麼要高速發展?為什麼一定要在吐露港填海?為了經濟數字上的增長而不理會人對自然建立的感情,決定是否合理?這才是自私啊!
填海、宿舍擋住水塔、建造一幢幢五顏六色的玻璃大廈,中大慢慢就不是原來的中大了。多少人會為此感到遺憾呢?
中大很美,每次經過未圓湖,都會看見五六人抬着專業相機,捕捉普通翠鳥的動態;每逢春天,都會看見開得燦爛的杜鵑花。有多少人會停下來欣賞呢?近來很多人說反填海,口裏說着反,實際上卻沒有真正欣賞周圍的環境。
你上一次「懶醒」地說,很少人知道木棉之後,開花的是台灣相思——對啊,從它旁邊走過,可我們都不了解它的名字。
Yee :)
作者為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吳志森 [email protected]
那天,你在看中大周保松教授在《明報》的專訪,津津有味,你還在讀周教授的《走進生命的學問》。暑假你會修他的通識課,先認識教授的著作,再上他的課,這個學生真不錯啊!
周教授教的是政治哲學,很受學生歡迎,幾百人迫爆講室,欲免向隅,要早點霸位。中大極受歡迎的老師真不少,老爸想起了我們年代的李天命教授,教的是思考方法語言邏輯,修讀的學生固然早早爆滿,旁聽也相當踴躍,遲來的要坐梯級地板,非常墟冚。
中大令我們感恩的,是通識。表面看來一點都不「實用」,與本科也毫無關係,卻影響着我的一生。畢業超過30年,本科已忘記得八八九九,但通識體會到的仍印象深刻,更受用無窮。
為建豪宅 破壞中大景觀
周保松教授在訪問中,不談政治哲學,談的是環境。你也許都知道,政府拚命覓地建屋,計劃在維港以外填海,其中包括了中文大學對開的吐露港,填回來的土地,環境優美,一定蓋滿天價豪宅,中大的景觀,將被徹底破壞。
中大是老爸和媽咪的母校,小時候就帶你們回去遊玩,在草地上奔跑,踢足球,拾松果、木棉,躺在地上欣賞藍天白雲,緬懷在校園美好時光。我常笑說,中大是我們家的後花園。
老爸敢說,中大校園最美。中大的美,不但是風景,不但是佈局,還在於她擁有的獨特人文氣息。大學之為大學,基本條件要夠大,視野要夠廣闊,才是個做學問的好地方。
近十年,中大的景觀出現急劇變化,校內的建築物愈蓋愈多,而且不少是中環商廈式的玻璃幕牆,有些更是惡俗的五顏六色。在外觀上,已不再是昔日簡單淳樸的中文大學了。
更嚴重的是,「鞍山蒼蒼,吐露洋洋」的中大,可能很快就會在眼前消失。吐露港愈填愈窄,馬鞍山的山脊線,也給附近一幢幢豪宅擋着。波光粼粼,鬱鬱葱葱的中大景觀,即將成為歷史。
發展保育可並存
怡,或許有人會說,中大人真自私。香港要發展,土地不夠,樓價飈升,你們不理人家死活,只顧自己的什麼人文景觀,不是太過分了嗎?這是一種虛假論述,完全都站不住腳。發展不一定要先破壞已經存在美好的事物,仔細規劃可以令兩者並存。填海得來的土地必然貴重,背後隱藏着地產霸權的利益,昭然若揭吧!
中大內部的發展,也存在不少問題,為擴路而斬樹,拆建烽火台都引起過激烈反響。最新的爭議是新亞書院建新宿舍,攔腰斬斷水塔景觀,打破原有的設計佈局,師生正醞釀反對運動。
怡,你關注環境,又是中大人,在保衛中大人文景觀這麼重要的事情上,打算做些什麼?
老爸
■Dad:
反對在吐露港填海並不是一個自私的想法。
我們爭取的不止是中大的人文景觀,而是關注人和自然之間的情感和連繫。為什麼要高速發展?為什麼一定要在吐露港填海?為了經濟數字上的增長而不理會人對自然建立的感情,決定是否合理?這才是自私啊!
填海、宿舍擋住水塔、建造一幢幢五顏六色的玻璃大廈,中大慢慢就不是原來的中大了。多少人會為此感到遺憾呢?
中大很美,每次經過未圓湖,都會看見五六人抬着專業相機,捕捉普通翠鳥的動態;每逢春天,都會看見開得燦爛的杜鵑花。有多少人會停下來欣賞呢?近來很多人說反填海,口裏說着反,實際上卻沒有真正欣賞周圍的環境。
你上一次「懶醒」地說,很少人知道木棉之後,開花的是台灣相思——對啊,從它旁邊走過,可我們都不了解它的名字。
Yee :)
作者為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吳志森 [email protecte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