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玩樂至上不獨立 過分介入反亂事(9-13歲)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08日 06:35
2013年05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念中一的13歲女兒,成績中等,活潑貪玩,朋友大過天。她每天丟三落四,穿錯鞋、拿錯飯盒……功課帶漏了,或者每到死線才趕工,要我幫她找資料。她今年暑假要求出外遊學,老實說,家裏經濟雖能負擔,但我不願應承,因為她一心只求玩樂。我跟她說一是我跟着去,二是大家都不去,她不肯,父親就說乾脆不去,她為此跟我冷戰,應如何解決呢?


答﹕在上述個案裏,應該分兩個層面去看問題﹕1、女兒的日常自理未達期望目標;2、遊學目標和實際價值在哪裏?

媽媽希望女兒獨立,但覺得她能力不足,結果每每都是紙上談兵,最後由自己包底。這些情况,在女兒眼中又是如何看呢?當媽媽把收拾書包衣著的責任交給孩子時,有沒有說清楚父母的期望、女兒要負上哪些責任呢?女兒有沒有動機要自己掌握這些事情?如果穿錯了鞋子令她不能上體育課、沒帶飯盒而要自己找辦法充飢,她能處理嗎?


自尋解決方法 家長在旁協助

要孩子成長,實習是提升能力的必經之路,孩子不可能到了某一年齡,就忽然對所有自理全部通曉。實習過程需經過混沌、整理,不斷打磨求精而成,所以交由孩子自理時,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媽媽可以和孩子想想,若出了岔子,例如當天穿錯鞋上學,最差的結果是什麽?女兒承受得起嗎?除了致電媽媽,還有什麽補救方法?跑回家拿?還是每次下課後,迅速帶回家中清洗,翌日就把乾淨的鞋放回學校的儲物櫃?


由孩子自己想想可行的解決方法,爸媽可在旁提供意見,如放在儲物櫃有沒有衛生問題?如何提醒自己不再遺漏?孩子平日多想不同景况,即使問題真的發生了,她總會有些印象,也不必事事指望媽媽幫。即使她真的無法上體育課,也可令她從中汲取教訓,這一定比動輒致電要求媽媽把運動鞋送到學校好得多。


遊學期望不同 宜溝通助評估

近年遊學風盛行,遊學團一般只是短期舉辦,孩子的學術得益有限,反而離開父母的庇蔭、和同伴應付陌生挑戰,對不少溫室孩子來說才是最大的挑戰。然而大人和小孩想法、期望可能大不同。撇開付費、行程、內容,孩子能說出她想參加的理由嗎?媽媽又想像到孩子會遇上怎樣的困難呢?大家應該好好溝通。


孩子被拒,失望賭氣當然理解,但無論家長有任何決定也好,最重要是和孩子保持溝通,建議家長嘗試重新展開對話﹕

1、就事論事﹕家長不妨以有限的遊學資料,談談自己所想像的情况,例如擔心女兒會遇到哪些問題?加上她平日的自理表現,能否適應遊學時的生活?例如她忘了帶東西,媽媽不可能越洋送過去吧!讓女兒也盡量切實想想、具體說出自己能夠如何面對難題。


2、以關心的角度討論,班上有多少同學去呢?參加的同學已落實去的嗎?

3、表明遊學不是簡單地去附近公園玩一天,而爸媽若讓她去的話,也不止是希望她玩個開心,讓大家彼此說出對遊學的期望。例如若父母最後讓女兒參與,便可鼓勵女兒由今天起,必須好好裝備自己,應付之前所討論過的問題,甚至寫下來齊齊客觀評估。


資料提供﹕兒童教育輔導員(註冊社工)馮敬詩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