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蘇偉文﹕制度不改 教科書售價難以回落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08日 06:35
2013年05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每年家長都會面對教科書價格上升的難題,潮流講利益申報,筆者也是一個家長,兒子現時就讀中二,每年在教科書上要花上2000多元,也是一種財政負擔,所以在評論教科書價格上是有利益衝突。教科書價格每年上升已是定例,大眾也有不少聲音對此口誅筆伐,但今年的教科書價格還是向上升,只是升幅低於通脹而已。


站在家長的角度看,自己吃穿用帶上的開支能省的都會節省,可是孩子的學習卻省不了,是以高昂教科書價格成了眾家長暑假後的大難題。不少人對這個現象都歸咎於書商的貪婪,教科書價格高企自是書商的不是,可是在香港自由經濟下,書商也不可能是萬能,在市場機制下,各個書商都會絞盡腦汁去競爭市場,雖然有些書商的市場佔有率比較有利,但只要不是存在完全的市場壟斷,書商也不能不顧競爭而胡亂定價。這不是說書商在教科書價格中沒有責任,不少案例都說明了書商為了利潤,會胡亂將教科書改版,又或是行使如附送教材給學校、豪宴教師等不恰當的行徑,但這些行徑背後顯示的是教科書市場上的非價格競爭,所以教科書市場競爭還是存在的,也正由於這個原因,教科書價格不可能單單只是書商的唯利是圖,當中還有其他因素。


有更深層次的困難

為了說明這個觀點,在這裏筆者想將討論稍為抽離。在教科書價格的爭議上,不少人以書商選用印刷精美來提高售價,認為只要學校使用電子教科書,教科書價格自可回落。在這個想法裏,教科書電子化可以減省印刷成本,但問題是教科書售價中的印刷成本佔多少。最近有書商表示,學校可以選購「便攜文件格式」(即俗稱PDF檔)的電子書,售價可以減低三成,假使這個三成是印刷成本的話,教科書售價的其他七成便是其他生產成本。從這個切入點看,教科書售價中有不少成本因素,也回應上文有關書商的利潤的討論,即教科書售價並不是一個書商牟取暴利的簡單問題,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困難所在。


其中一個困難是研發成本,香港教科書市場因適齡學生下降而日漸減少,加上學制和課程又不時更新,書商就要盡快回收教科書開發的成本,所以售價上自然會反映這種成本分攤。適齡學生下降是一個潮流我們擋不了,但要是一套教科書的版本可以使用多次,教科書研發成本的分攤也可以不用集中在短期內,也有利教科書售價的平穩。而一個很多人都忽略的是作者的版權費,教科書售價的一個不少比例,是付給作者的版權費用,作者撰寫教科書並沒有薪金,回報還是靠版權費。對書商來說,這種做法好處是不用自行承擔繳付作者費用,也可以將作者寫作成本以版權費讓消費者承受,但正因要消費者承擔版權費,教科書售價就因這個固定成本而不可以大幅調低。其他影響教科書售價的還包括送檢費用,冗長的評審制度和成本等等,要令教科書售價回落,只要制度不改,未來情况並不樂觀。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