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勞工權益及工運,對港人來說可能陌生及概念模糊,春夏之交的一場碼頭工潮,掀起不少巿民對勞工權益的關注,甚至捐款「撐工友」,令工運創下錄得854萬元捐款的歷史。發動今次碼頭工潮的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回顧工潮,表明在未有法例保障集體談判權之際,未來將會採取工業行動如罷工等去爭取與資方談判,而社運化亦是未來工運發展的模式。
信工潮已扭轉罷工負面形象
「最欣慰是有朋友說,於工潮期間搭港鐵,有兩名西裝男士傾偈講起『要罷工要有工會』!」李卓人表示,今次碼頭工人爭取權益,得社會普遍支持,相信可扭轉巿民認為罷工是負面或「搞搞陣」形象,令巿民開始留意到「工會不是蛇宴、進修或福利」。
碼頭工潮中,資方可隨時不參與對談,政府及工人根本只能「游說」而無實力,反映香港沒法定的集體談判權的勞資關係實况。李卓人表示,工會未來希望以工業實質行動爭取與僱主談判,透過不斷行動令商界了解有法定談判才能換取「工業和平 (industrial peace)」,集體談判權立法才是合適方案。然而,今次工潮雖得不少巿民支持,但工會在爭取加薪雙位數失敗,李卓人回顧工潮開始「時機不是最好」,非碼頭旺季無法對運作構成很大影響,難迫使資方談判。
回看40日工潮,李卓人也有憂慮及「淆底」之時,最困難工潮第21日,即是外判商高寶退出後,永豐只堅持「5+2+5」方案,持續至上周四現創工人尤其吊機手加入罷工,才成轉捩點。
對於資方為何突然稍作退讓,李卓人稱未弄清原因,「有人話係北京,有人話係李嘉誠,我唔知真假」,他說曾構思要令北京關注,增加談判籌碼。
高寶退出談判最憂心
工潮期間不少社運人士加入,李卓人認為工友清楚自己的立場底線,也與社運人士互相尊重。「工人有自己底線,如要求行動衝擊要適可而止,另他們只限參與工運,不去參與反李氏其他商戶。」對有關注工會有否挾持工人開價,李卓人強調加薪23%方案是「工人傾出來的抗爭價」。
工潮錄得破紀錄捐款,李卓人表示,其間發現單是銀行過戶的捐款已打滿「20幾本紅簿仔」,留意到最大額是10萬元,由湯家驊捐出,而其他有不少5萬、2萬、1萬元等金額捐款,中途點算,見最少有逾5600人經銀行捐款。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