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監管流於紙上作業 堵流弊須動大手術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6日 06:35
2015年07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宣布擴大抽驗食水樣本的範圍,包括2013年開始落成的9個公共屋邨,以及葵聯邨一期,涉及約2.4萬個單位;這個做法,是歷來屋邨質素面臨的最嚴峻考驗。設若抽驗後證明食水含鉛量不超標,居民固然可以安心,政府也拆解了一個政治炸彈;設若抽驗證明食水含鉛超標,鑑於受影響居民衆多,屆時善後工作將大費周章。今次含鉛食水事件,揭示有關部門疏於監管屋邨水務工程;政府今次大動作,可檢視一些部門官員是以市民福祉為念,抑或只是有虧市民託付的官僚。


含鉛水成區選議題

政府擴抽驗爭主動

政府擴大抽驗屋邨食水範圍,有點出乎意料。不過,從政治情勢審視,政府這個大動作是必然選擇。屋邨食水事件已經成為11月區議會選舉的議題,各個政黨投入人力物力抽驗食水,掌握化驗數據,搶奪話語權。有政黨聲言要在50個公共屋邨抽驗食水,因此含鉛食水議題已經成為選戰主軸。若政黨的抽驗發現食水含鉛超標,必然據此「為民請命」而向政府施壓,在這般情况下,政府將甚為被動。


現在政府擴大抽驗範圍,可解讀為在爭取主動。例如,政黨在啟晴邨和葵聯邨也有抽驗樣本,驗出的含鉛量較政府的樣本更高,但是政府的抽驗結果被認為更權威可信,政黨的抨擊火力就弱化了。另外,政府一再強調抽取樣本須按科學要求行事,客觀上對其他民間抽驗的可信度,已經起到擠壓效果。因此,政府擴大抽驗屋邨食水,目的固然要使居民安心,釋除疑慮,而衍生的客觀情勢,使政府處理善後進退之間,可以避免陷於被動景况。


今次食水含鉛超標事件,揭露屋邨水務工程有漏洞,缺乏有效監管。事態發展迄今,政府仍未確定含鉛源頭,官員們只是一口咬定林姓水喉匠負責的啟晴邨水務工程,其水喉接駁位發現燒焊物含鉛,因此推斷此乃源頭,但是官員同時也強調推論仍需專責小組確認。官員對事故原因底氣不足,這是與水務工程缺乏足夠監管有關,並且主要涉及房委會和水務署兩方面。


房委會有建築物料的產品認證計劃,讓獨立認證機構定期監察和檢測生產廠房的產品,那些已經納入認證計劃的建材,包括水泥、磁磚、鋁窗、防火板間牆等。2013年房委會把塑膠排水管納入認證計劃,但是金屬水管未包含在內。這是制度上讓銅製水管成為漏網之魚,也給不符要求建材物料開了一個缺口。房委會多年來未堵塞這個漏洞,是什麼原因,值得探究。


屋邨水務工程在水務署層面,按已知情况流弊更大。啟晴邨等食水驗出含鉛超標之後,水務官員較確切說法只有兩點:一是指燒焊物含鉛,推斷為含鉛食水來源,並對林姓水喉匠開展法律程序;二是水務官員不斷強調根據水務條例,持牌水喉匠須向水務署申報水務裝置等物料,至於法例不包括申報焊接物料,官員則避而不談。


水務官員的第一個說法,且待專責小組確認是否符合事實;至於第二個說法,實際上暴露了水務署對工程的監管,有流於紙上談兵之嫌。關鍵在於水喉匠申報之後,水務署有沒有抽查,相關物料是否符合法例規定,這一點十分重要,水務署必須交代。另外,水務工程完工之後,須經水務署檢測包括水質合格,這是樓宇獲發入伙紙的其中必要程序。不過,據知水務署對水質的檢測,並不包括是否含鉛。


銅管未納認證計劃

驗水質不包括含鉛

房委會未把銅製水管納入認證計劃,水務署監督樓宇水務工程流於紙上作業,這就是屋邨水務工程現况,由此而爆出食水含鉛超標,威脅居民健康,也就並非奇怪的事。上述運作行之有時,若啟晴邨的已知情况只是冰山一角,則食水含鉛這個黑洞究竟有多大,已經成為懸念。從這個角度看來,現在政府擴大抽驗食水就很有必要,起碼先釐清屋邨食水是否可以安全飲用,若發現問題就盡快糾正。另外,房委會成立專責小組,調查工程物料、施工、預製組件和不同階段監管等,看來都是有的放矢,政府決心來個大整頓顯然是必需的。


政府還需要交代一件事。關於啟晴邨試驗包括浴室、廚房安裝了水喉的預製組件,官員在記者會上說試驗不會繼續了;這個說法被解讀為試驗終止,以後都不做了。不過,試驗是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啟晴邨的試驗即使不再繼續,原本無問題,只是於此敏感時刻而試驗告吹,公衆或許會將之聯繫到食水含鉛來解讀;為免引起不必要誤會,政府應該交代試驗終止的原因。况且,啟晴邨約一半居民都住在這類試驗預製組件單位內,他們有權利知道試驗不再繼續的原因。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