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日升210點,收報22,040點,成交金額507億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市場又憧憬短期內會降準,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國指持續反彈,再升1.5%逼近10000點大關。但要注意臨近年尾交投淡靜,好友很易挾上,由低位計,國指也彈了逾8%。此外,自股災以來,國指從未成功突破20周線,現水平處於10,042點,相差不遠,短線值博率已變得一般,寧待真的突破確認強勢時再加碼。中央今年成功將融資利率壓低,需要天量營運資金的國藥(1099)相當受惠,2016年預測市盈率17倍,未來兩年增長料有15%,可逢低吸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市場對財政赤字突破3%預期強烈,此前此水平一直被當作是不可逾越的紅線。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更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明年財政赤字率突破3%可行,所謂的3%赤字率紅線是無稽之談。若說今年是貨幣政策為主,明年則主要依靠中央財政發力,但市場亦多預期,中央對明年貨幣政策,會由今年的更加注重適度鬆緊,變為更加靈活,暗示不排除更寬鬆的政策。
市場預期明年貨幣政策更寬鬆
國藥控股首3季度業績,截至今年9月底止,首9個月純利為28.3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32%,每股基本盈利1.03元;期內營業總收入升15.6%至1698億元。公司今年首3季營業成本達1645億元,較去年升逾15%,但增幅仍低於收入增長,故經營溢利升26.4%至54.2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合共負債1014億元,較去年升10.3%。
藥品分銷龍頭 股價異常波動
內地醫藥行業是少數能持續增長的行業,但作為藥品分銷龍頭的國藥,股價卻是極端波動,2012至13年在15元至25元水平上落,過去兩年則在20元至40元,以一個大行業的龍頭來說,頗不正常。背後原因,主要是集團受到兩股力量拉扯所致。
持續以逾20%速度上升 跑贏行業
首先,醫藥行業雖然持續向好,但增速卻是不斷滑落。醫藥分銷行業的收入分別在2012年增長了18.5%、2013年增長了16.7%、2014年增長了15.2%及2015年上半年增長了12.4%。但作為龍頭,國藥卻又一直跑贏行業,市場份額2014年升至13%,持續保持以逾20%的速度上升。看好國藥的,會相信它能持續亮麗表現,逆行業的放緩而保持更快的勢頭,悲觀則相信終有一天要跟隨行業走弱,難以支持高估值。
管理與資金運用出色
集團業務模式需要大量營運資金,利息開支巨大,每年達到20億元水平,這相對於每年50億、60億元的盈利,佔比可說相當大,敏感度很高。因此,中央今年不斷減息降準,也令集團顯著受惠,經營溢利增長遠高於收入。惟市場認為融資成本下降的最主要階段已過,明年在基數效應下,受惠程度較低,也令到市場對2016年盈利預測較為分歧。
無論市場的看法如何,相信分析員都會認為管理層在業務發展和資金運用上均相當出色,是一家優質的國企。即使明年行業預計只有單位數字增長,但綜合市場預測,明年增長及預測市盈率分別為15%及17倍,現價處於合理水平。基於過往極端波動的股價,建議可待股價隨市况受壓時買入,這是一個能予人相當大信心可逢低吸納的優質股。
[江宗仁 還看今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市場對財政赤字突破3%預期強烈,此前此水平一直被當作是不可逾越的紅線。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更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明年財政赤字率突破3%可行,所謂的3%赤字率紅線是無稽之談。若說今年是貨幣政策為主,明年則主要依靠中央財政發力,但市場亦多預期,中央對明年貨幣政策,會由今年的更加注重適度鬆緊,變為更加靈活,暗示不排除更寬鬆的政策。
市場預期明年貨幣政策更寬鬆
國藥控股首3季度業績,截至今年9月底止,首9個月純利為28.3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32%,每股基本盈利1.03元;期內營業總收入升15.6%至1698億元。公司今年首3季營業成本達1645億元,較去年升逾15%,但增幅仍低於收入增長,故經營溢利升26.4%至54.2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合共負債1014億元,較去年升10.3%。
藥品分銷龍頭 股價異常波動
內地醫藥行業是少數能持續增長的行業,但作為藥品分銷龍頭的國藥,股價卻是極端波動,2012至13年在15元至25元水平上落,過去兩年則在20元至40元,以一個大行業的龍頭來說,頗不正常。背後原因,主要是集團受到兩股力量拉扯所致。
持續以逾20%速度上升 跑贏行業
首先,醫藥行業雖然持續向好,但增速卻是不斷滑落。醫藥分銷行業的收入分別在2012年增長了18.5%、2013年增長了16.7%、2014年增長了15.2%及2015年上半年增長了12.4%。但作為龍頭,國藥卻又一直跑贏行業,市場份額2014年升至13%,持續保持以逾20%的速度上升。看好國藥的,會相信它能持續亮麗表現,逆行業的放緩而保持更快的勢頭,悲觀則相信終有一天要跟隨行業走弱,難以支持高估值。
管理與資金運用出色
集團業務模式需要大量營運資金,利息開支巨大,每年達到20億元水平,這相對於每年50億、60億元的盈利,佔比可說相當大,敏感度很高。因此,中央今年不斷減息降準,也令集團顯著受惠,經營溢利增長遠高於收入。惟市場認為融資成本下降的最主要階段已過,明年在基數效應下,受惠程度較低,也令到市場對2016年盈利預測較為分歧。
無論市場的看法如何,相信分析員都會認為管理層在業務發展和資金運用上均相當出色,是一家優質的國企。即使明年行業預計只有單位數字增長,但綜合市場預測,明年增長及預測市盈率分別為15%及17倍,現價處於合理水平。基於過往極端波動的股價,建議可待股價隨市况受壓時買入,這是一個能予人相當大信心可逢低吸納的優質股。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