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美芬:學潮語 過聖誕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24日 06:35
2015年12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一個相熟的法律系同學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完成PCLL課程後,沒有去做barrister,去了做bartender。他淡然地告訴我不想執業,覺得法院、律師行悶得令人發慌,在酒窖每天對着酒有趣味得多。另一個孩子,我從小看着他成長,DSE考到兩科5**,讀了一年大學就退學,不想讀了,寧願去搬玻璃自力更生。這兩件近期的事反覆在我腦海盤旋:他們這樣做是出於迷惘、苦悶、想追求刺激,抑或希望人生有所突破?到底年輕一代想追求什麼呢?


我在大學任教,每隔幾天就有課堂能和年輕人接觸,家裏也有兩個年輕人,但要我完全懂得時下年輕人喜歡什麼、心底想什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我和兩個孩子交流,還未談到戲肉就先被他們考起。因為我聽不明白他們講的潮語。與不同的年輕朋友交流,也發現他們對話中很多我聽不明白的潮語,於是我開始學潮語,希望能掌握與他們溝通的竅訣。


學潮語令我憶起讀大學時去法國交流、學法文的日子。我年輕時特別喜歡法國音樂,亦因此而副修法文。學過法文的人都知道,法國人不喜歡別人在他們面前講英語。為了打入法國朋友的圈子,我決心苦練法文中最難讀的R音,天天用喉嚨去潄口去鍛煉R的發音。其實學潮語和學外語有很多相通之處,但最大分別是:潮語明明是由你天天用的語言組成,但它們的起源、意思、用法往往令人摸不着頭腦,難怪有人覺得潮語比外語更難懂。


潮語中有些是粗鄙低俗的當然不值得欣賞,但一些十分有創意、充滿幽默感的,我學起來都覺得蠻有趣。能對年輕人講幾句潮語,就好像見到法國人能講聲「bonjour」。要了解年輕人的想法、要和年輕人打成一片,學習他們的語言是了解他們世界的重要一步。年齡和世代不同不應該成為溝通的障礙。香港是大家共同的家,都是自己家中的年輕人、自己家中的長輩,何須事事都劍拔弩張,打上「世代之爭」的標籤呢?雙方若能都踏前一步,代入對方的身分換個角度看問題,世界將會更美好。


作者是經民聯立法會議員、香港城巿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