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還有不足一個星期2015年便會過去,回顧過去一年,股市在今年4月出現「大時代」爆升卻也在同月見頂,傳統智慧指股市較經濟走前6至9個月,而在股市見了今年頂位後,中原樓價指數也在今年9月中由高位回落,迄今已調整了約6.8%,成為10個月新低,將今年頭3季錄得的升幅抹去了大部分,相信全年升幅只剩下約3%。
股市技術分析有一種名為陰陽燭(或蠟燭圖)的工具,頗能反映市場的心理變化和究竟最新一刻是誰在主導市場──是買方還是賣方?筆者將中原樓價指數按年繪成陰陽燭(見圖1),大家可看到今年的樓價是先急升,但之後急回,雖最終仍錄得升幅,卻是已出現長長的上影線,意味在高位入市的已暫被套牢,面對一定的心理壓力,對尚未入市的已構成警惕,入市也將倍加審慎。
今年中原樓價指數形成的陰陽燭形態,在技術分析稱為「射擊之星」,屬要小心的利淡訊號,反映樓市已由年初時由業主主導變成由買家主控制,市場氣氛由利好轉成利淡,而觀察過去20年的數據,香港樓市也曾在1997年出現「射擊之星」,當年樓價也是先急升,及至亞洲金融風暴出現和首屆特首推出「八萬五」的房屋政策,樓市即告逆轉,雖至年終計樓價仍錄得升幅,一些人仍未覺得大件事,但大勢已去,翌年樓價更出現「大陰燭」,樓價一直跌到2003年才見底,累積跌幅接近七成,期間香港曾出現超過10萬宗負資產個案。
上影線較1997年短 殺傷力較小
還幸的是,今年樓價指數形成的射擊之星,其上影線較1997年那顆的射擊之星較短,所以殺傷力也應較細,樓價應不會如那次的跌了6年多,跌幅也不應會如當時可跌近七成,但單以技術分析而言,指數也可能要回調至2012年升破1997年高位的當時阻力位(現變成支持)附近水平;若是如此,樓價指數較高位的調整幅度便可能有兩成多,當樓價回調至有關水平,除非基礎因素繼續轉差,否則一些原打算入市的人便會覺得,當初樓價升穿了1997年高位而沒有追入的,現在會是重現入市的好時機,市場便會出現一批一直在觀望的購買力,有助大市企穩甚至回升。當然,上述只屬於技術和市場的心理分析,如經濟和市場基本因素出了變化,樓市也會不斷作出新的反應。
剛才說過,今年樓市大略形勢是先升後回,而在樓市長期大漲小回之下,大部分二手樓買賣成交,買方大都是獲利離場,如此便容易令後來者覺得,買樓會是穩賺不賠的行為,因此會更容易作出買樓決定,也更願意追價入市,因為他們會覺得買樓,只會買貴,不會買錯。
愈來愈多蝕讓 或觸發大規模減價賣樓
然而,當樓市延續較長時間和較明顯的調整,樓宇交易一面倒賺錢的情况也會漸漸改變,人們會開始看到,賣樓不再只是業主「止賺」的套利行為,而是會出現愈來愈多的蝕錢個案,人們買樓也不會再盲目追價,且會更加留意涉及的風險,於是買家便較以前審慎和保守,而一些業主也會開始思考,今天賣樓價仍可「止賺」,但如市場形勢惡化,今日的買家被其他放盤業主吸引過去,他日會不會以要更低價才能將單位售出,甚至要由「止賺」變「止蝕」?
大家不妨看一看統計數字,在今年8月的二手住宅買賣登記之中,獲利個案所佔比率高達99.3%,即是所有二手住宅買賣,要蝕錢只0.7%,便稍後樓價開始見頂回落,賣樓要虧蝕所佔比率已開始向上攀升,至上月升勢更開始轉急,虧蝕比率升至2.3%的19個月新高(見圖2),隨着近期曝光的蝕讓個案愈來愈多,相信12月份的數會進一步上升,如情况持續,遲早會越過臨界點,觸發較大規模業主減價賣樓的行為。
回顧今年樓市,還出現一個多年來少有的現象,就是一手樓佔整體住宅買賣的比例,開始超越了二手樓的交投(見圖3),原因之一相信是發展商察覺到新盤供應愈來愈多,紛紛以貼近甚至低於同區二手樓的價格來開盤,而二手業主相對反應較慢,不少仍堅持不減價,結果客源便被搶去,而其實如二手業主真的有賣樓套現需要,遲早也要面對現實的去減價。
一手樓消耗購買力 利淡樓價
其實,當樓市交投由一手樓主導的時候,也會對樓價做成利淡的影響。在二手市場錄得一宗成交,買樓人士的資金付予業主,業主便有資金可重新入市買樓自住或投資,購買力不會消失,相反當人們買一手樓,發展商收了樓價金額,最多只會買地起樓,而不會將資金在二手市場買樓,於是相關購買力便被消耗了,即當客源被一手樓搶去後,二手樓價可能會更淡靜。
■2016年投資攻守大作戰講座
《明報》請來重量級嘉賓,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兼專業投資者王弼,與讀者分析新一年經濟、股市及樓市走勢及相應部署。
講座將於2016年1月16日(星期六),假尖沙嘴香格里拉酒店蘭花廳舉行,報名可到以下網址:link.mingpao.com/35408.htm
明報記者 陸振球
股市技術分析有一種名為陰陽燭(或蠟燭圖)的工具,頗能反映市場的心理變化和究竟最新一刻是誰在主導市場──是買方還是賣方?筆者將中原樓價指數按年繪成陰陽燭(見圖1),大家可看到今年的樓價是先急升,但之後急回,雖最終仍錄得升幅,卻是已出現長長的上影線,意味在高位入市的已暫被套牢,面對一定的心理壓力,對尚未入市的已構成警惕,入市也將倍加審慎。
今年中原樓價指數形成的陰陽燭形態,在技術分析稱為「射擊之星」,屬要小心的利淡訊號,反映樓市已由年初時由業主主導變成由買家主控制,市場氣氛由利好轉成利淡,而觀察過去20年的數據,香港樓市也曾在1997年出現「射擊之星」,當年樓價也是先急升,及至亞洲金融風暴出現和首屆特首推出「八萬五」的房屋政策,樓市即告逆轉,雖至年終計樓價仍錄得升幅,一些人仍未覺得大件事,但大勢已去,翌年樓價更出現「大陰燭」,樓價一直跌到2003年才見底,累積跌幅接近七成,期間香港曾出現超過10萬宗負資產個案。
上影線較1997年短 殺傷力較小
還幸的是,今年樓價指數形成的射擊之星,其上影線較1997年那顆的射擊之星較短,所以殺傷力也應較細,樓價應不會如那次的跌了6年多,跌幅也不應會如當時可跌近七成,但單以技術分析而言,指數也可能要回調至2012年升破1997年高位的當時阻力位(現變成支持)附近水平;若是如此,樓價指數較高位的調整幅度便可能有兩成多,當樓價回調至有關水平,除非基礎因素繼續轉差,否則一些原打算入市的人便會覺得,當初樓價升穿了1997年高位而沒有追入的,現在會是重現入市的好時機,市場便會出現一批一直在觀望的購買力,有助大市企穩甚至回升。當然,上述只屬於技術和市場的心理分析,如經濟和市場基本因素出了變化,樓市也會不斷作出新的反應。
剛才說過,今年樓市大略形勢是先升後回,而在樓市長期大漲小回之下,大部分二手樓買賣成交,買方大都是獲利離場,如此便容易令後來者覺得,買樓會是穩賺不賠的行為,因此會更容易作出買樓決定,也更願意追價入市,因為他們會覺得買樓,只會買貴,不會買錯。
愈來愈多蝕讓 或觸發大規模減價賣樓
然而,當樓市延續較長時間和較明顯的調整,樓宇交易一面倒賺錢的情况也會漸漸改變,人們會開始看到,賣樓不再只是業主「止賺」的套利行為,而是會出現愈來愈多的蝕錢個案,人們買樓也不會再盲目追價,且會更加留意涉及的風險,於是買家便較以前審慎和保守,而一些業主也會開始思考,今天賣樓價仍可「止賺」,但如市場形勢惡化,今日的買家被其他放盤業主吸引過去,他日會不會以要更低價才能將單位售出,甚至要由「止賺」變「止蝕」?
大家不妨看一看統計數字,在今年8月的二手住宅買賣登記之中,獲利個案所佔比率高達99.3%,即是所有二手住宅買賣,要蝕錢只0.7%,便稍後樓價開始見頂回落,賣樓要虧蝕所佔比率已開始向上攀升,至上月升勢更開始轉急,虧蝕比率升至2.3%的19個月新高(見圖2),隨着近期曝光的蝕讓個案愈來愈多,相信12月份的數會進一步上升,如情况持續,遲早會越過臨界點,觸發較大規模業主減價賣樓的行為。
回顧今年樓市,還出現一個多年來少有的現象,就是一手樓佔整體住宅買賣的比例,開始超越了二手樓的交投(見圖3),原因之一相信是發展商察覺到新盤供應愈來愈多,紛紛以貼近甚至低於同區二手樓的價格來開盤,而二手業主相對反應較慢,不少仍堅持不減價,結果客源便被搶去,而其實如二手業主真的有賣樓套現需要,遲早也要面對現實的去減價。
一手樓消耗購買力 利淡樓價
其實,當樓市交投由一手樓主導的時候,也會對樓價做成利淡的影響。在二手市場錄得一宗成交,買樓人士的資金付予業主,業主便有資金可重新入市買樓自住或投資,購買力不會消失,相反當人們買一手樓,發展商收了樓價金額,最多只會買地起樓,而不會將資金在二手市場買樓,於是相關購買力便被消耗了,即當客源被一手樓搶去後,二手樓價可能會更淡靜。
■2016年投資攻守大作戰講座
《明報》請來重量級嘉賓,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兼專業投資者王弼,與讀者分析新一年經濟、股市及樓市走勢及相應部署。
講座將於2016年1月16日(星期六),假尖沙嘴香格里拉酒店蘭花廳舉行,報名可到以下網址:link.mingpao.com/35408.htm
明報記者 陸振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