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
上載圖片(選填 (最大為:2 MB))
發佈
2023年04月30日 07:56
北京承恩寺
這座寺廟的三不是:不接受香火,不接受客人,還有不開寺門。它被喻為中國最「神秘」的寺廟,塵封五百年不接客,現在卻宣佈正式開放。
這座寺廟的三不是:不接受香火,不接受客人,還有不開寺門。它被喻為中國最「神秘」的寺廟,塵封五百年不接客,現在卻宣佈正式開放。

2023年04月06日 11:40
石屋家園
石屋家園是三級歷史建築物石屋,在1945-1949年間建於何家村的地上,是侯王廟新村僅存的建築物,值得參觀。
石屋家園是三級歷史建築物石屋,在1945-1949年間建於何家村的地上,是侯王廟新村僅存的建築物,值得參觀。

2023年04月02日 09:23
張國榮逝世20周年
昨天是張國榮逝世20周年,有不同的紀念活動舉辦,一個名為「想張國榮20周年致敬音樂會」,昨晚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昨天是張國榮逝世20周年,有不同的紀念活動舉辦,一個名為「想張國榮20周年致敬音樂會」,昨晚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2023年03月28日 09:31
藍地大街
屯門藍地大街其中一大特色是只有村屋及小店舖,包括舊式士多、糧油雜貨店、舊式百貨店、傳統包餅舖、港式茶餐廳和街市,保留傳統市集的面貌,有着懷舊的回憶,亦能活出老香港的一面。
屯門藍地大街其中一大特色是只有村屋及小店舖,包括舊式士多、糧油雜貨店、舊式百貨店、傳統包餅舖、港式茶餐廳和街市,保留傳統市集的面貌,有着懷舊的回憶,亦能活出老香港的一面。

2023年03月23日 14:14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是1969年出土於中國甘肅武威雷台古墓的一件東漢青銅器。現藏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的形象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識別標誌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標誌的主體形象,是國家一級文物。
馬踏飛燕是1969年出土於中國甘肅武威雷台古墓的一件東漢青銅器。現藏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的形象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識別標誌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標誌的主體形象,是國家一級文物。

2023年03月21日 17:59
中國樓蘭古城
樓蘭是一個古老的王國,以絲綢之路沿線的一個重要綠洲城市為基礎,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為人所知,位於中國的東北邊緣羅布泊沙漠。從漢初開始,它斷斷續續地處於中國的控制之下,直到幾個世紀後被遺棄。樓蘭古城遺址位於現已乾涸的羅布泊附近,它們現在完全被沙漠包圍了。這裏曾經物產豐富,牛羊滿山,有「塞外江南」之稱,但在公元前630年突然神秘消失了。關於樓蘭古城的消失,有專家說是羅布泊的乾旱,也有專家說是因為神秘力量的摧毀。
樓蘭是一個古老的王國,以絲綢之路沿線的一個重要綠洲城市為基礎,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為人所知,位於中國的東北邊緣羅布泊沙漠。從漢初開始,它斷斷續續地處於中國的控制之下,直到幾個世紀後被遺棄。樓蘭古城遺址位於現已乾涸的羅布泊附近,它們現在完全被沙漠包圍了。這裏曾經物產豐富,牛羊滿山,有「塞外江南」之稱,但在公元前630年突然神秘消失了。關於樓蘭古城的消失,有專家說是羅布泊的乾旱,也有專家說是因為神秘力量的摧毀。

2023年03月08日 13:33
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展
朱屺膽是清末的「海派」畫家,擅畫國畫與西洋畫,作品融
含中西,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個人格調。展覽透過80組朱氏各時期的手跡佳作,回顧這位海派大師波瀾壯闊的丹青人生。探討他如何融合東西繪畫傳統,開創出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朱屺膽是清末的「海派」畫家,擅畫國畫與西洋畫,作品融
含中西,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個人格調。展覽透過80組朱氏各時期的手跡佳作,回顧這位海派大師波瀾壯闊的丹青人生。探討他如何融合東西繪畫傳統,開創出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2023年03月08日 08:45
儲藏
這幅圖畫以儲藏為題,作者憑畫送給收藏記憶的人。貝殻和石子可以在海灘上拾到而儲起來,睹物能引起回憶,十分奇妙。
這幅圖畫以儲藏為題,作者憑畫送給收藏記憶的人。貝殻和石子可以在海灘上拾到而儲起來,睹物能引起回憶,十分奇妙。

2023年02月27日 08:34
沙頭角鵝卵石井
水井的3邊圍上以鵝卵石堆砌的牆,鵝卵石被磨得光滑,褪去稜角,原來對洗澡甚有要求的日本人,此幅石牆可作刷背之用。
水井的3邊圍上以鵝卵石堆砌的牆,鵝卵石被磨得光滑,褪去稜角,原來對洗澡甚有要求的日本人,此幅石牆可作刷背之用。

2023年02月24日 10:33
免費廣播劇:慶春約(第一集)
第一集講述記者阿健撰寫一篇關於「慶春約」專題文章嘅過程中,時空穿梭到當年嘅「慶春約七村」,親身了解村民嘅日常生活,例如耕作捕魚、養豬放牛同收割年桔等等。
第一集講述記者阿健撰寫一篇關於「慶春約」專題文章嘅過程中,時空穿梭到當年嘅「慶春約七村」,親身了解村民嘅日常生活,例如耕作捕魚、養豬放牛同收割年桔等等。

2023年02月21日 17:14
1600年不生鏽的「德里鐵柱」
這鐵柱並非很高,高度只有7.2米,中部直徑約37厘米,它的出名也並非靠「顏值」,只有當人們對其貌不揚的柱子稍加了解後,才會另眼相看,這根建造於公元4世紀初的鐵柱,算起來已經1600年了,更驚訝的是,居然沒有生鏽。
這鐵柱並非很高,高度只有7.2米,中部直徑約37厘米,它的出名也並非靠「顏值」,只有當人們對其貌不揚的柱子稍加了解後,才會另眼相看,這根建造於公元4世紀初的鐵柱,算起來已經1600年了,更驚訝的是,居然沒有生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