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講場
2019年07月22日 13:48
珠海公交車全線¥1(見圖),配合港珠澳大橋的金巴半價優惠及澳門賭場免費巴士,而且香港有2蚊車船,港珠澳-天遊來回交通费都唔駛HK$88
2019年07月22日 11:16
從故到今:老虎?樂富?
樂富位於獅子山山腳,從前的名字叫「老虎岩」,老虎岩從前是一個山頭,因有老虎出沒過而得名。
老虎岩最初木屋林立,後來拆掉重建,政府將這個地方改稱「樂富」,一來樂富和老虎發音相似,二來亦有「安居樂業、富足」的意思。在1970年代計劃興建地鐵時,曾建議現時的樂富站命名做「老虎岩站」,但因樂富邨落成入伙,最終決定命名為「樂富站」,漸漸人民都稱此地為「樂富」,「老虎岩」則被淡忘。
不過,今天仍可在樂富找到以「老虎岩」為名的建築物,老虎岩變電站就是一例。
橫頭磡恐怖歷史
老虎岩隔壁的橫頭磡,亦包含在樂富範圍內。「橫頭磡」這個名字的由來,竟然和香港淪陷,俗稱「三年零八個月」的日軍統治時期的歷史有關。
日軍攻佔香港後,在老虎岩及黃大仙中間的一個山丘上建立集中營。相傳該集中營的指揮官對待俘虜的手法非常兇殘,他會將懷疑反日的罪犯帶返集中營,嚴刑逼供後再斬其首級,犯人的人頭橫落在石磡上,所以此地就被稱為「橫頭磡」。
政府70年代在橫頭磡興建公共屋邨,有傳居民曾自發集資籌建福德祠,用以超度在日軍統治期間、因枉死而含恨而終的鬼魂。不過鬧鬼事件時有發生,有傳在福德祠附近的一所中學,就曾有老師深夜在操場見到一個身穿黃色軍服的男子,在向一個跪在地上的人施行斬首之刑,自此事件便在學校內廣泛流傳,亦無人再敢於深夜逗留在學校內。
樂富位於獅子山山腳,從前的名字叫「老虎岩」,老虎岩從前是一個山頭,因有老虎出沒過而得名。
老虎岩最初木屋林立,後來拆掉重建,政府將這個地方改稱「樂富」,一來樂富和老虎發音相似,二來亦有「安居樂業、富足」的意思。在1970年代計劃興建地鐵時,曾建議現時的樂富站命名做「老虎岩站」,但因樂富邨落成入伙,最終決定命名為「樂富站」,漸漸人民都稱此地為「樂富」,「老虎岩」則被淡忘。
不過,今天仍可在樂富找到以「老虎岩」為名的建築物,老虎岩變電站就是一例。
橫頭磡恐怖歷史
老虎岩隔壁的橫頭磡,亦包含在樂富範圍內。「橫頭磡」這個名字的由來,竟然和香港淪陷,俗稱「三年零八個月」的日軍統治時期的歷史有關。
日軍攻佔香港後,在老虎岩及黃大仙中間的一個山丘上建立集中營。相傳該集中營的指揮官對待俘虜的手法非常兇殘,他會將懷疑反日的罪犯帶返集中營,嚴刑逼供後再斬其首級,犯人的人頭橫落在石磡上,所以此地就被稱為「橫頭磡」。
政府70年代在橫頭磡興建公共屋邨,有傳居民曾自發集資籌建福德祠,用以超度在日軍統治期間、因枉死而含恨而終的鬼魂。不過鬧鬼事件時有發生,有傳在福德祠附近的一所中學,就曾有老師深夜在操場見到一個身穿黃色軍服的男子,在向一個跪在地上的人施行斬首之刑,自此事件便在學校內廣泛流傳,亦無人再敢於深夜逗留在學校內。

2019年07月20日 10:39
早幾天讀了一位荷蘭心理系教授寫的書《遺忘的慰藉》。書中提到一些有趣的腦部實驗,以下為節錄。同大家分享下!
加拿大神經外科專家潘菲德(Wilder Penfield)在1920年發現特別的記憶確實存在腦中某些特定的位置。
腦有一項不尋常的特性,就是腦本身並不直接的感觸痛苦,只要將人頭皮及頭骨做局部麻醉,就可以對這個完全清醒的病人做腦部手術而他不會感覺任何痛楚。
在潘菲德所做的一系列有名的實驗中,他很善巧的利用了腦的這個特性。當他對癲癇病人做腦部手術時,他用電擊刺激腦的某些部位,很驚訝的發現,當他刺激太陽穴後的腦葉片時,這些清醒的病人會重新清楚的經歷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其中一名,突然想起在南非與朋友的對話。另一個男孩子聽到他媽媽講電話,在潘菲德多刺激幾下他的腦後,他甚至可以清楚的重複全部的對話。一名女士感覺自己在廚房聽到自己的小孩在外面玩。當潘菲德企圖誤導他們,對這些病人謊稱他正在刺激不同的位置,也並未改變病人的回憶。他發現同樣的位置得到同樣的記憶,在他去世前(1975年)發行的「心志之謎」(The mystery of the mind)這本書中,他說:「很明顯的,這些電擊效應並非病人的夢,而是電擊激起一串過去的回憶,就像電影中使用的重現過去的手法,病人重新經驗一次過去的事件。」
潘菲德的研究報告結論是,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皆記錄於腦中,從偶爾瞥見的陌生人,到兒時觀察的蜘蛛網。他認為這是為什麼一些不重要的回憶在這些個案中不斷出現。如果我們的記憶完整地包括這些每天經驗的瑣事,我們可以合理的假設,在這本大日記中隨意翻閱會找出不少的瑣事。
加拿大神經外科專家潘菲德(Wilder Penfield)在1920年發現特別的記憶確實存在腦中某些特定的位置。
腦有一項不尋常的特性,就是腦本身並不直接的感觸痛苦,只要將人頭皮及頭骨做局部麻醉,就可以對這個完全清醒的病人做腦部手術而他不會感覺任何痛楚。
在潘菲德所做的一系列有名的實驗中,他很善巧的利用了腦的這個特性。當他對癲癇病人做腦部手術時,他用電擊刺激腦的某些部位,很驚訝的發現,當他刺激太陽穴後的腦葉片時,這些清醒的病人會重新清楚的經歷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其中一名,突然想起在南非與朋友的對話。另一個男孩子聽到他媽媽講電話,在潘菲德多刺激幾下他的腦後,他甚至可以清楚的重複全部的對話。一名女士感覺自己在廚房聽到自己的小孩在外面玩。當潘菲德企圖誤導他們,對這些病人謊稱他正在刺激不同的位置,也並未改變病人的回憶。他發現同樣的位置得到同樣的記憶,在他去世前(1975年)發行的「心志之謎」(The mystery of the mind)這本書中,他說:「很明顯的,這些電擊效應並非病人的夢,而是電擊激起一串過去的回憶,就像電影中使用的重現過去的手法,病人重新經驗一次過去的事件。」
潘菲德的研究報告結論是,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皆記錄於腦中,從偶爾瞥見的陌生人,到兒時觀察的蜘蛛網。他認為這是為什麼一些不重要的回憶在這些個案中不斷出現。如果我們的記憶完整地包括這些每天經驗的瑣事,我們可以合理的假設,在這本大日記中隨意翻閱會找出不少的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