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E6%9C%AA%E5%91%BD%E5%90%8D-2
社區人數:224人
未加入
社區人數:224人 | 加入社區

懷舊

上載圖片(選填 (最大為:2 MB))
發佈
2019年08月17日 09:14
80"年代(冷氣的士)計程車,日本生產車種。
80%25E5%25B9%25B4%25E4%25BB%25A3%28%25E5%2586%25B7%25E6%25B0%25A3%25E7%259A%2584%25E5%25A3%25AB%29%25E8%25A8%2588%25E7%25A8%258B%25E8%25BB%258A%25EF%25BC%258C%25E6%2597%25A5%25E6%259C%25AC%25E5%2587%25BA%25E7%2594%25A2%25E8%25BB%258A%25E7%25A8%25AE%25E3%2580%2582_0
2019年08月16日 11:45
屋邨故事:點解公屋咁多神像?但又不見祭品喎!話說這陣子去荃灣探朋友,發現邨內路中心有座神像塔,引發我好奇心,所以找了些資料。

荃灣石圍角邨石桃樓對出的空地,路中心放有至少數十個神像,該處由寮屋時代,到屋邨興建、落成、入伙,40年以來神像有增無減,多年來老一輩街坊無人不識,平日行過都會上香祭祀。

荃灣區區議會兼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曾上載短片,介紹該處神像,「有咩嘢驅使你哋放咁多神像喺石圍角邨?係愛呀?定責任呀?係吉祥呀!」在片中文裕明指,石圍角邨開邨之前,已有大量民居,民眾為保平安,家家戶戶都放有神像佛像,隨着他們其後搬遷離開該處,就將神像留在空地上,讓其他街坊一同供奉,據知一直以來都是香火鼎盛,而民眾亦相信,神像有保平安的作用。

不過,為何只准上香不准放祭品呢?過往有不少善信會帶同祭品前來拜祭,燒肉、白切雞、水果等十分豐富,但他們將祭品留在原地,結果曾引來嚴重鼠患,曾經有好多老鼠周圍走,房署職員亦喺附近發現鼠洞,後來叫大家唔好再放,好彩大家都好聽話,依家已經改善好多。

其實各區神像見證着屋邨歷史,保留是件好事,呼籲大家供奉時只裝香表達心意,不要放祭品以免構成衛生問題。
709E9AE4-B188-4972-9A0A-8759FFA01F84
2019年08月16日 08:28
昔日九龍城寨,銅鑄立體模型。
%25E6%2598%2594%25E6%2597%25A5%25E4%25B9%259D%25E9%25BE%258D%25E5%25AF%25A8%25E5%259F%258E%25E9%258A%2585%25E9%2591%2584%25E7%25AB%258B%25E9%25AB%2594%25E6%25A8%25A1%25E5%259E%258B
2019年08月15日 08:41
古蹟文物建築,屋簷上的特色裝潢。
%25E5%258F%25A4%25E8%25B9%259F%25E6%2596%2587%25E7%2589%25A9%25E5%25BB%25BA%25E7%25AF%2589%25E5%25B1%258B%25E7%25B0%25B7%25E4%25B8%258A%25E7%259A%2584%25E6%2593%25BA%25E8%25A8%25AD
2019年08月14日 08:42
法定古蹟,從古至今探索的文化遺產。
%25E6%25B3%2595%25E5%25AE%259A%25E5%258F%25A4%25E8%25B9%259F%25EF%25BC%258C%25E5%25BE%259E%25E5%258F%25A4%25E8%2587%25B3%25E4%25BB%258A%25E6%258E%25A2%25E7%25B4%25A2%25E7%259A%2584%25E6%2596%2587%25E5%258C%2596%25E9%2581%25BA%25E7%2594%25A2
2019年08月13日 10:25
2019年花展裡用“山竹”吹倒的樹木彫刻品。
20190315_162341
2019年08月13日 08:32
九龍城寨公園(歸壁石)位於衙門的左旁,因理紋型態相似而得此名。
%25E6%25AD%25B8%25E7%2592%25A7%25E7%259F%25B3
2019年08月12日 15:52
塑膠:一個地道的香港故事
紅A這個品牌的前身,是一個叫ACE的牌子,主要製造梳和刷類產品。到了1956、1957年,開始慢慢轉型製作塑膠家品。1959年成立星光實業有限公司,旗下的紅A品牌亦相繼衍生。

紅A當時的產品較為實際和務實,每一個家庭都會用到,譬如盤、桶、筲箕。可能外面的人會發現,原來紅A不只生產這些,還會生產其他的家品,譬如仿水晶系列的產品。因為當時玻璃產品開始盛行,但玻璃等同現在一些水晶的產品,價格較高,所以我們先探索了市場,再大量衍生今時今日一系列的產品。至於為甚麼會推出這樣的花紋,其實是由一個很簡單的肥皂盒演變出來的。當時我爸爸覺得,與其只印一些圖案上去,為何我們不嘗試用一些角度和一些數據的原理,去將這些線條變出多元化的圖案呢?當時我們的設計團隊,因應線與線之間的角度,設計出一定的計算方式。那時候當然沒有電腦支援,只靠人手繪畫出每個圖案。值得一提的是,當中除了是用人手去因應角度,畫出每一條線的距離之外,其實在製作模件時,也是真的用一根釘、一個鎚,慢慢地刻鑿出來的。

紮根香港,遠銷海外
星光實業的總部位於新蒲崗一幢七十年代的工廈,已成為該區的地標。總部自設廠房,生產超過600款產品。自家品牌紅A以優質耐用、價廉物美見稱,行銷本港及海外。紅A的成功,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產品能夠切合時代的轉變,與時並進,同時能因應不同市場的需求,靈活變通,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

紅A產品不單無處不在,其中許多產品更被視為「非傳統」設計的代表作,象徵香港獨有的本土文化。
0605_Ching_2_600
2019年08月12日 08:32
九龍九龍城寨公園(三進衙門)清初曾為大鵬協府,及九龍巡檢司衙署所在地。
%25E4%25B8%2589%25E9%2580%25B2%25E8%25A1%2599%25E9%2596%2580
2019年08月11日 08:26
(衙府緬昔)九龍城寨公園
%28%25E8%25A1%2599%25E5%25BA%259C%25E7%25B7%25AC%25E6%2598%2594%29%25E5%2585%25AC%25E5%259C%2592%25E6%25AD%25A3%25E9%2596%2580
2019年08月10日 10:58
唔講你唔知:
古代也有上夜班的工作,當中更有種是公務員!
"更夫"
打更是古代漢族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出現時間不詳,沒有資料記載由此產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更夫,更夫也俗稱打更佬。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打更是個較為普遍的職業。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古代科技沒有像現代那麼的發達,晚上不像早上那麼好確定大概的時間,就發明了這種夜間報時制度。本期的歷史故事,為你解析。

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覺,而要守着滴漏(一種記時的東西)或燃香(也是計時的東西),才能掌握準確的時間。打更的職業雖然高尚,但似乎古人有時也常拿打更的開涮,有句俗話叫「打更人睡覺——做事不當事」就是明證。還有句話叫「落手打三更」,意思是一更天打成了三更天,指搞錯了。

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如孫中山先生的父親孫達成曾經是打更的,可他卻培養出孫中山這樣傑出的人物。

別看小小的打更,那可還有許多講究。
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點),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台「咚——咚!咚!咚!咚!」。

總體來說是由慢到快,連打三趟便收更結束。但為什麼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時)呢?因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過便開始起床做家務了,「一日之計在於晨」嘛,就連皇帝也在五更天便開始準備上朝了。另外,還有種說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時不宜驚動他們以免影響他們回不到陰間而在陽間為禍,當然,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古代沒有鐘錶,無法精確掌握時間。在白天的時候,還能通過觀察太陽高低,確認大致的時間。但到了夜裏,這個事兒就很頭疼了。對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倒無所謂,反正天黑就關門上床玩老婆,天亮就起床下地幹活。但對於另一些需要夜間工作的人,比如讀書人,官員或者手工業者,掌握時間就比較重要了。

打更的人怎麼掌握時間,那就好辦了。就是咱們前面說的這些計時工具,比如更香,點燃一支是一個時辰或半個時辰,時辰到了再點一支,很容易掌握現在多少時間。負責定時的人觀測到時刻變化,告訴更夫,再由更夫敲鑼告訴所有人。這樣,一個地區只需要維護一套計時設備,通過打更實現時間共享,這也算古代科技不發達時候的一種信息廣播平台。

5r7r00024091orso7005
2019年08月10日 08:22
(軒轅聖簋)國寶級禮物,2008年陝西省省長送贈香港特別行政區。
%25E8%25BB%2592%25E8%25BD%2585%25E8%2581%2596%25E7%25B0%258B
2019年08月09日 10:23
街名的故事:因為唔好意頭所以跟譯音
詩歌舞街 Sycamore Street(音譯)
Sycamore原指無花果,但中國人鍾愛「開花結果」,除了渴望付出有回報,「結果」更指生兒育女,而無花果有不育之意,意頭不吉利,故以取近音字,將街名譯為「詩歌舞街」。
5bacc92d13514_road2
2019年08月08日 11:03
街名的故事:烏龍香港街名極致
REDNAXELA TERRACE 列拿士地台
烏龍超錯的終極,一定要數到列拿士地台(Rednaxela Terrace),本應為紀念地主 Alexander而命名,但登記的官員懷疑用了中文由右至左的讀法睇英文字,將 Alexander 誤寫成 Rednaxela,就成就了這個蹺口的街名!

蝦碌的事看完就得啖笑,而其實當大家看多了,就沒有問題了……尤其現在是一個經常是非顛倒、錯也可以說成對的年代……
7rednexela
2019年08月07日 14:14
街名的故事:因迷信而改名!?
於九龍原名為「Leven Road」,音譯後命名為「梨雲道」。但街道附近就是醫院,「梨雲」與「離魂」音同,有死亡的不祥之意。考慮到公眾的感受,政府一併將此街英文名改為Lomond Road,中譯為「露明道」。

位於該到有些都市傳說
九龍城裁判法院大樓矗立於九龍亞皆老街及露明道交界,樓高13層,於2001年10月正式啟用後,便取代了接近30年歷史的新蒲崗裁判法院。5樓以上的外牆採用玻璃幕牆設計,令室內的公眾大堂有廣闊的景觀之餘,亦象徵著裁判法院是公開和透明度高的地方。這個設計能令陽光照進室內,使法院十分光亮,可惜這座大樓卻在風水學上犯了兩個大錯,讓這座法院大樓在白天也異常「猛鬼」。

拘留室鬼疑犯
以上提到的見鬼事件,都是在單對單的情況下發生,但最恐怖的一次,卻是在眾目睽睽下於拘留室發生。事情發生在早上,拘留室的員工如常地從警察前一晚的行動中接收犯人,名單上列明只有16人,可是當值的探員卻數出17人。最後,探員只好根據名單逐個點名,在點算好那16名犯人後,拘留室內的所有目光,都落到剩下的那名不在名單上的第17人身上。

當值班的沙展行近那名犯人時,本來低頭的犯人慢慢抬起頭來,他面色蒼白、身材瘦削、雙目凹陷,更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正當沙展把注意力都放在這名犯人面上時,身後卻響起一連串驚叫,沙展回頭一望,發現連警員也跟其餘犯人縮在一角朝自己那邊大叫,他循警員手指方向望去,看到那名犯人正一邊發出猙獰的笑容,一邊由下而上的慢慢消失。

其實九龍城裁判法院大樓鬧鬼,早已不是甚麼新鮮事,只是在上層的壓力下,傳聞才不致四傳;筆者之所以知道,也是多得一位經常在該處出入的律師朋友「爆料」,才能得知這些猛料傳聞。
5bacc9722664b_road22
2019年08月07日 09:00
50到60年代,私人收藏古董。
50%25E8%2587%25B360%25E5%25B9%25B4%25E4%25BB%25A3
2019年08月06日 17:02
街名的故事:原來旺角的洗衣街不是以工業為名,而是由人們的生活習慣而命名。洗衣街原本是一條水溪,在20年代時,住在附近的婦女大多都會做上門接洗衣服的工作,然後到水溪洗衣,以賺取一些金錢,所以居民都叫這條水溪為洗衣街。到了30年代時,政府把水溪的水源截斷,一來為界限街建造地底下水道,二來把水溪改建成道路,但由於居民已經習慣叫這裏為洗衣街,所以工程完結後,該處仍舊叫作洗衣街。
TXPjzMOJBZw-2yCyCVZgc2JzW7Cr33A3aY2l2GmNpdg
2019年08月06日 08:56
當年有名氣酒店廣告,片中小孩(我要綠寶)!
%25E6%2588%2591%25E8%25A6%2581%25E7%25B6%25A0%25E5%25AF%25B6
2019年08月05日 10:33
鬧市中的小公園,噴水池降溫。
20190730_141727
2019年08月05日 07:25
不知年代打字機(古董)
%25E4%25B8%258D%25E7%259F%25A5%25E5%25B9%25B4%25E4%25BB%25BD%25E6%2589%2593%25E5%25AD%2597%25E6%25A9%259F%28%25E5%258F%25A4%25E8%2591%25A3%29
2019年08月04日 08:59
在賞花!還是想禮物?
%25E5%259C%25A8%25E8%25B3%259E%25E8%258A%25B1%25E9%2582%2584%25E6%2598%25AF%25E6%2583%25B3%25E7%25A6%25AE%25E7%2589%25A9%25EF%25BC%259F
2019年08月04日 08:57
精巧!不知年代的小秤?
%25E4%25B8%258D%25E7%259F%25A5%25E5%25B9%25B4%25E4%25BB%25A3%25E5%25B0%258F%25E7%25A7%25A4
2019年08月02日 15:19
從故到今:童玩的歷史
今早在長青網看報紙看到九龍公共圖書館將舉行「童趣‧童遊:香港兒童玩樂點滴」流動展覽,文章內有連結讓大家一同懷緬一下童年,鼓勵大家帶孫子去認識真正的玩具及遊戲,跳出電子及網絡世界,走出戶外發展身心。

回到正題,最早的「玩具」依人類學家的說法,很可能是原始人拿來玩耍的一顆石頭或一段樹枝。人類最早動手做出的「玩具」,目前只能進溯到文字發明以前。

在文字發明以前的石器時代,距今3萬多年前,在德國「赫勒菲爾洞窟」所挖掘到的水鳥以及馬匹頭之雕像;而5500年前,在中國山東甯陽大汶口遺址中有一隻長約7公分的「陶豬」。 在埃及也發現3500年前黏土、獸骨及木材製成的玩偶。在二千多年前的南島原住民遺址中也發現了「陶珠」。

童玩可不是現代人的新玩意—中國古老童玩介紹「童玩」在中國東漢時期出土的文物中,多可見到,文獻中東漢王符著的「潛夫論、俘侈篇」就有提到童玩。

南朝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裏提到〝跳百索〞的遊戲〞直到現在小朋友還在玩這種遊戲,只不過名稱改為〝跳繩〞。隋唐時的泥陶「童玩」不論形體、色料、質地已進入「美」的境界,「童玩」與「工藝」結合在一起了。

宋朝蘇漢臣〝嬰戲圖〞〝長春百子圖〞及李嵩〝市擔嬰戲圖〞很活潑的表現而童玩樂的情形及當時的「童玩」。

再宮廷中除夕夜上千人戴假面具大玩「大儺儀」而〝千千〞(現名陀螺),〝紙鳶〞(現名風箏)及〝毽子〞〝蟋蟀〞等「童玩」,已有正式記載(南宋周在武林舊事一書中記載〝千千〞是以象牙做成直徑約四吋的圓盤(中央插寸長鐵針)而皮影,荷葉燈,剪紙,泥塑人偶等「童玩」已十分普遍流傳於民間了。


元、明、清出現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泥、陶、瓷材料製作的玩具,其中以「無賜泥人」最為有名,明末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錄了當時一首玩具童謠「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兒發芽兒,打拔兒。」並且出現了賺賣玩具的店家「耍貨鋪」。

清朝時發展「益智童玩」,直接培養兒童的分析能力及組合能力等智慧,例如︰巧環童玩類(九連環等)、繩版童玩類、排板童玩類(七巧板等),組木童玩類(魯班鎖、三星歸位等)」至民國「童玩」發展更是百花齊放,「江米兒人」(捏麵人)、「蓮花燈」、「布娃娃」、「翻花梯」、「紙氣球」另外還有「摺紙童玩」等等,並加入金屬及塑膠等材料素。
%25E6%259C%25AA%25E5%2591%25BD%25E5%2590%258D-2_0
2019年08月02日 07:49
新石器時代,石斧和石錛,是常用的砍伐工具。
%25E6%2596%25B0%25E7%259F%25B3%25E5%2599%25A8%25E6%2599%2582%25E4%25BB%25A3%25EF%25BC%258C%25E7%259F%25B3%25E6%2596%25A7%25E5%2592%258C%25E7%259F%25B3%25E9%258C%259B%25EF%25BC%258C%25E6%2598%25AF%25E5%25B8%25B8%25E7%2594%25A8%25E7%259A%2584%25E7%25A0%258D%25E4%25BC%2590%25E5%25B7%25A5%25E5%2585%25B7
2019年08月02日 02:25
懷舊小玩意.....憶起童年時!
CIMG9824
2019年08月01日 11:08
從故到今:深水埗命名因為水夠深?
鴉片戰爭前的文獻已有「深水埗」這地名出現,深水埗屬較早已開發的地區,因為九龍半島內,長沙灣對出的水較淺,而深水埗南島(即現在大角咀南昌街尾的位置)水較深,很多渡輪都停泊在此,直至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深水埗區就是人口最多地區。

「深水埗有個獨特之處,當年英國租借新界,從九龍寨城起畫一條界線至昂船洲,即是界限街,而界限街這條線正好把深水埗一分為二,為了統一名稱,政府把把界限街以北的地方,稱為深水埗;而深水埗南邊,即割讓予英國那邊,則稱為『福全鄉』,所以今日深水埗今日仍有條福全街,正是這原因。」

移山填海 地界轉移
深水埗的細小村落屬寮屋區,早已遷拆消失,「因為政府當年租借新界,需要食物補給線,故開發九龍半島,而沿路是生產鏈,1930年代,石硤尾一帶好多加工業,九龍城好多醬油廠,都是跟城市發展而出現的配套。」

城市規劃,移山填海,令地方失去地理特徵,然而,古地名沒有消失或被死亡,只是被安上新的名字,或依據昔日地名來改成新的街道名字,如白田、鴨寮街,保留了相關土名,但位置就變了,只取其字。
e6b7b1e6b0b4e59f97-e6b7b1e6b0b4e59f97e7a2bce9a0ad
2019年08月01日 09:02
漢字展覽場地,九龍饒宗頤文化館。
%25E6%25BC%25A2%25E5%25AD%2597%25E5%25B1%2595%25E8%25A6%25BD
2019年07月29日 10:28
從故到今:掃墓坪?秀茂坪? (三)
拆不得的金茂坪戲院戲院是聚陰之地,數十年來有關戲院鬧鬼的傳聞更是層出不窮,只是鬼惡也不夠錢惡,在無敵的金錢威力下,一幢又一幢的「猛鬼戲院」先後被移平,唯獨是位於秀茂坪的金茂坪戲院,即使鄰近地區都因一間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商場而地價飛升,不少舊樓宇都被收購發展重建,但這間戲院還是在新樓宇的環抱下「屹立不倒」。

其實也不是沒有人對這戲院動過主意的,多年前在這戲院四周興建樓宇的發展商也想過在「太歲頭上動土」,但工程還沒開始,與工程有關係的人員便相繼遇到意外。不少工人更因為該地太邪門而拒絕開工,同時公司股價也因賄賂醜聞而下滑,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商只好讓步。

欲以法事 超度不果:
因為這間戲院實在是太邪門,於是發展商就請來法師進行超度,求個「息事寧人、和氣生財」。但哪管法事的格式已用上近乎最高規格的「水陸道場法會」,惟情況實際上也沒有多大改善。這座戲院建築當然拆不得,時至今日,一到深夜,戲院一帶和附近一幢私人屋苑的樓梯間,仍偶爾有途人聽到孩童嬉玩、女人呢喃和男人怒吼的聲音。

情侶放火 燒死觀眾:
話說這間本來風光一時的戲院,曾有一對情侶不知為了甚麼事情而約定在戲院二樓的洗手間放火自殺,但是火勢蔓延極快,很快就燒了大半間戲院。而正在戲院看戲的觀眾,這時才察覺到戲院發生大火,即使他們都趕緊逃命,可惜因為戲院在播放電影的時候漆黑一片,再加上濃凴密布,根本就找不到出路逃生,於是所有人就活活地被燒死了。發生這次意外後,戲院的負責人決定將戲院封閉一段時間,待事情淡了才重開。

幾年後戲院雖被解封,怪事卻不斷發生:有一個不知道該戲院曾發生過慘劇的母親,因為戲院少人和戲票便宜的關係,便帶了兒子去看戲。開場前戲院只得母子二人,但在電影將近放映的時候,當兒子去完洗手間回來,卻發現戲院內坐滿了人。本覺奇怪的兒子,因為電影開場的關係也沒再理會。

直到散場時,當兒子聽到母親說:「仔呀,呢間戲院真係好喇!冇人去睇戲,幾十蚊就好似包場咁,不如下次再來啦!」
這件怪事,很快就傳遍整區!而戲院的生意亦在傳聞後變得更差,最後更被無限期封院。
HK_GoldenVallery
2019年07月29日 08:41
西營盤港鐵站內浮雕壁畫(東南西北)。
%25E6%25B5%25AE%25E9%259B%2595%25E6%259D%25B1%25E5%258D%2597%25E8%25A5%25BF%25E5%258C%2597
2019年07月27日 11:28
從故到今:掃墓坪?秀茂坪? (二)
單單是「掃墓坪」這個名字已有點恐怖,原來這個地方還有更多可怕的鬼傳聞。

70年代山泥傾瀉死傷慘重 鬼母子五官流出泥沙

老一輩的人,應該會記得在70年代秀茂坪發生過兩宗山泥傾瀉悲劇,造成了不少人傷亡。

1972年6月18日,香港連續下了幾天大雨,暴雨令位於秀茂坪下邨(今曉麗苑)的填土山坡的填充物大幅滑動,數以噸計的山泥迅速覆蓋了山坡下的翠屏道(今翠屏北邨及寶珮苑),當時該處有很多雞寮及木屋,估計多達二百多間,這場山泥傾瀉及暴雨將70多間木屋淹沒,泥土甚至湧至山坡對面的觀塘新邨第7座(今寶珮苑),事件造成71人被活埋,數百人無家可歸。

想不到,慘劇再次重演,4年後的秀茂坪又一次發生山泥傾瀉。1976年8月25日的早上,秀茂坪下邨第9座(今曉麗苑E及F座)後面一幅填土坡在暴雨中突然倒下,大量濕泥湧入第9座最低數層的民居及地面商舖,大批消防員、救護員、警員即趕到現場。在這次悲劇中,一共有逾40人傷亡,當中一間雜貨店東主的5名分別數個月至7歲大的子女,均難逃一劫,全部慘被活埋。

這兩宗山泥傾瀉導致秀茂坪埋下了不少枉死的亡魂,以致鬧鬼傳聞不斷。曾有傳一名女教師在雨中看見一對母子,該母親跪了下來為孩子擦臉,女教師見狀,想把雨傘遞給那母親用,但走近一看,竟見那對母子眼耳口鼻不斷流出泥沙。

鬼魂愛看電影,金茂坪戲院怪事頻生?拆不得的金茂坪戲院下回分解,請留意從故到今:掃墓坪?秀茂坪? (三)
%25E6%259C%25AA%25E5%2591%25BD%25E5%2590%258D_0
熱門字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