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講場
2019年07月27日 11:28
從故到今:掃墓坪?秀茂坪? (二)
單單是「掃墓坪」這個名字已有點恐怖,原來這個地方還有更多可怕的鬼傳聞。
70年代山泥傾瀉死傷慘重 鬼母子五官流出泥沙
老一輩的人,應該會記得在70年代秀茂坪發生過兩宗山泥傾瀉悲劇,造成了不少人傷亡。
1972年6月18日,香港連續下了幾天大雨,暴雨令位於秀茂坪下邨(今曉麗苑)的填土山坡的填充物大幅滑動,數以噸計的山泥迅速覆蓋了山坡下的翠屏道(今翠屏北邨及寶珮苑),當時該處有很多雞寮及木屋,估計多達二百多間,這場山泥傾瀉及暴雨將70多間木屋淹沒,泥土甚至湧至山坡對面的觀塘新邨第7座(今寶珮苑),事件造成71人被活埋,數百人無家可歸。
想不到,慘劇再次重演,4年後的秀茂坪又一次發生山泥傾瀉。1976年8月25日的早上,秀茂坪下邨第9座(今曉麗苑E及F座)後面一幅填土坡在暴雨中突然倒下,大量濕泥湧入第9座最低數層的民居及地面商舖,大批消防員、救護員、警員即趕到現場。在這次悲劇中,一共有逾40人傷亡,當中一間雜貨店東主的5名分別數個月至7歲大的子女,均難逃一劫,全部慘被活埋。
這兩宗山泥傾瀉導致秀茂坪埋下了不少枉死的亡魂,以致鬧鬼傳聞不斷。曾有傳一名女教師在雨中看見一對母子,該母親跪了下來為孩子擦臉,女教師見狀,想把雨傘遞給那母親用,但走近一看,竟見那對母子眼耳口鼻不斷流出泥沙。
鬼魂愛看電影,金茂坪戲院怪事頻生?拆不得的金茂坪戲院下回分解,請留意從故到今:掃墓坪?秀茂坪? (三)
單單是「掃墓坪」這個名字已有點恐怖,原來這個地方還有更多可怕的鬼傳聞。
70年代山泥傾瀉死傷慘重 鬼母子五官流出泥沙
老一輩的人,應該會記得在70年代秀茂坪發生過兩宗山泥傾瀉悲劇,造成了不少人傷亡。
1972年6月18日,香港連續下了幾天大雨,暴雨令位於秀茂坪下邨(今曉麗苑)的填土山坡的填充物大幅滑動,數以噸計的山泥迅速覆蓋了山坡下的翠屏道(今翠屏北邨及寶珮苑),當時該處有很多雞寮及木屋,估計多達二百多間,這場山泥傾瀉及暴雨將70多間木屋淹沒,泥土甚至湧至山坡對面的觀塘新邨第7座(今寶珮苑),事件造成71人被活埋,數百人無家可歸。
想不到,慘劇再次重演,4年後的秀茂坪又一次發生山泥傾瀉。1976年8月25日的早上,秀茂坪下邨第9座(今曉麗苑E及F座)後面一幅填土坡在暴雨中突然倒下,大量濕泥湧入第9座最低數層的民居及地面商舖,大批消防員、救護員、警員即趕到現場。在這次悲劇中,一共有逾40人傷亡,當中一間雜貨店東主的5名分別數個月至7歲大的子女,均難逃一劫,全部慘被活埋。
這兩宗山泥傾瀉導致秀茂坪埋下了不少枉死的亡魂,以致鬧鬼傳聞不斷。曾有傳一名女教師在雨中看見一對母子,該母親跪了下來為孩子擦臉,女教師見狀,想把雨傘遞給那母親用,但走近一看,竟見那對母子眼耳口鼻不斷流出泥沙。
鬼魂愛看電影,金茂坪戲院怪事頻生?拆不得的金茂坪戲院下回分解,請留意從故到今:掃墓坪?秀茂坪? (三)

2019年07月26日 10:05
從故到今:掃墓坪?秀茂坪? (一)
秀茂坪是一個很多人認識的地區,它的發展,比官塘沿海一帶較遲,原因當然與它的位處半山這一個先天的地理環境有關,因為要先開採秀茂坪山坡上的泥土,用來作為官塘沿海一帶的填海使用,才可以將一大遍的山坡,闢為興建公共房屋之用。
有人說秀茂坪從前叫「掃墓坪」,因為那裡有一個墳場,名叫「七號墳場」。但從地圖來說,七號墳場不包括現在秀茂坪的地方。但七號墳場的範圍去到順天及安達臣,所以D人才穿作附會?!另一說法是蘇芧坪,這說法反而有官法英文地圖!
很多人都記得秀茂坪區發生過「六一八」雨災,但事實上發生的地點較接近當年的官塘(翠坪道)(現時官塘瑪利諾書院南面的山坡)。反而較少人記得一九七六年在秀茂坪舊區曾發生的「八二五」雨災,當年豪雨令到第十五座(座數有待考證)後面一幅護土牆崩塌,山泥湧入地下和一樓的單位,活埋了十多二十人。
從此秀茂坪與靈異恐怖故事掛鉤,欲知詳情,請留意從故到今:掃墓坪?秀茂坪? (二)
秀茂坪是一個很多人認識的地區,它的發展,比官塘沿海一帶較遲,原因當然與它的位處半山這一個先天的地理環境有關,因為要先開採秀茂坪山坡上的泥土,用來作為官塘沿海一帶的填海使用,才可以將一大遍的山坡,闢為興建公共房屋之用。
有人說秀茂坪從前叫「掃墓坪」,因為那裡有一個墳場,名叫「七號墳場」。但從地圖來說,七號墳場不包括現在秀茂坪的地方。但七號墳場的範圍去到順天及安達臣,所以D人才穿作附會?!另一說法是蘇芧坪,這說法反而有官法英文地圖!
很多人都記得秀茂坪區發生過「六一八」雨災,但事實上發生的地點較接近當年的官塘(翠坪道)(現時官塘瑪利諾書院南面的山坡)。反而較少人記得一九七六年在秀茂坪舊區曾發生的「八二五」雨災,當年豪雨令到第十五座(座數有待考證)後面一幅護土牆崩塌,山泥湧入地下和一樓的單位,活埋了十多二十人。
從此秀茂坪與靈異恐怖故事掛鉤,欲知詳情,請留意從故到今:掃墓坪?秀茂坪? (二)

2019年07月24日 13:27
從故到今:網閣?旺角?
從英文譯名當中也可發現一些關於地名有趣的故事。林博士起初為了解開為何旺角的英譯拼音不是「Wong Kok」的疑惑,開始研究旺角的地名起源,才發現原來旺角原本稱為「網閣」,所以英譯拼音是「Mong Kok」。
林博士從一批傳道人於1851年向香港牧師郭士立報告傳教工作的信札中,發現一封兩位傳道人報告宣道行程的信件中,寫上「網閣」。他翻查舊日照片得出結論,當時的旺角是漁民晾曬漁網的地方,地勢稍為高出如平台,因以網和閣來命名:「網係曬魚網嘅意思,閣因為係高出咗嚟。Mong Kok係好啱,後來經過咁多年,旺角都變左咁多,所以啲人先將網閣都變咗做旺角。」
從英文譯名當中也可發現一些關於地名有趣的故事。林博士起初為了解開為何旺角的英譯拼音不是「Wong Kok」的疑惑,開始研究旺角的地名起源,才發現原來旺角原本稱為「網閣」,所以英譯拼音是「Mong Kok」。
林博士從一批傳道人於1851年向香港牧師郭士立報告傳教工作的信札中,發現一封兩位傳道人報告宣道行程的信件中,寫上「網閣」。他翻查舊日照片得出結論,當時的旺角是漁民晾曬漁網的地方,地勢稍為高出如平台,因以網和閣來命名:「網係曬魚網嘅意思,閣因為係高出咗嚟。Mong Kok係好啱,後來經過咁多年,旺角都變左咁多,所以啲人先將網閣都變咗做旺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