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天氣漸涼,雨水減少,氣候乾燥,人們住往會在不同程度上感到鼻乾咽燥、皮膚乾澀或有口渴欲飲、乾咳少痰、大便秘結等症狀,祖國醫學稱之為"秋燥"。秋天要多喝開水,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煎炸食物。對於秋燥,除進行藥物治療外,家庭飲食調養也是十分有效的治療手段,常可收到不醫而愈的效果。現將常用的食療方法介紹如下。
雙耳湯
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用水泡發洗淨,放入小碗中,加適量的水和冰糖,置蒸鍋中蒸1小時,每日2次。能滋補肝腎,益陰明目。
芝麻粥
黑芝麻適量,淘洗乾淨,晾乾後炒熟。每次服30克,同粳米粥同食。能滋養肝腎,對腸燥便秘有良效。
飴糖豆漿
飴糖1匙放碗中,將滾沸濃豆漿沖入,攪勻飲用,每日1次。能寬中益氣,清熱散血,潤肺止咳。
百合梨湯
梨1個,百合、麥冬各10克,膨大海5枚。將梨洗淨切塊與百合、麥冬、膨大海同煮,待梨八成熟時加入冰糖。能滋陰清熱,利咽生津。
蜂蜜蘿蔔汁
蘿蔔洗淨切碎,用紗布絞汁。每次取30毫升,加蜂蜜20毫克,用溫開水適量調服,每日3次。能健胃消食,順氣、化痰、止咳,清熱、解毒。
竹葉石膏粥
鮮竹葉15克,生石膏40克,麥冬20克,粳米100克,砂糖適量。先將竹葉、石膏、麥冬加水煎煮,取藥液150毫升,加粳米和水煮成粥,食時放砂糖。能清熱養陰,生津液,解咽幹口燥。
芡實蓮藕羹
芡實60克,蓮藕、荸薺各100克,大棗20枚。芡實、蓮藕、荸薺搗碎,大棗去核,加水共煮成糊狀,放適量冰糖服食,每日1劑。可養胃生津,主治食欲不振、口渴咽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症。
適用時間: 秋天
機構名稱: 今日中藥/font>
回應 (0)
2024年10月05日 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