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四季養生法長青網文章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06月17日 15:47

四季養生法
自古以來,季節養生法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是非常受重視的。中醫觀點中也指出在不同的季節中,應以不同的養生法來保養身體。尤其是在健康和壽命方面,受到氣候的影響更是突出,四季氣候的轉移,通常是有按照一定的時序變化,例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等。而人們若能順應這種自然變化,懂得適時養生,就可避免或減輕疾病的發生了。

【春季】----是調養肝臟的好時機,在中醫觀點中認為『春屬東方風木』,對照現在觀點則是對應到人體的肝臟。春季是人體肝氣最暢旺的時候,此時來調養肝臟是最佳時機。春季這個季節,因早晚溫差大,所以,在此季節發生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機率也較多。這時,小孩、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應隨時注意保暖,以免感冒。在平常時,也可以煮些橘子皮、金桔、蘿蔔等食材來當茶喝,這些食材具有理氣化痰,清熱潤肺的功效,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又此季節在飲食上宜採用清淡飲食為主,可多攝取新鮮的綠色蔬菜和水果。也應利用此時節來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這就是春季養生法則了。

【夏季】----此季節是萬物茂盛的季節,在此季節的調養應注重機能積蓄充足的陽氣,提高體內抗病能力。在精神上切忌急躁發怒,時常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像萬物一樣旺盛又堅實,這就是夏季養生之道。若違反這個規律,就會損傷心氣。夏季天氣炎熱,人們食慾減低,所以,飲食的調配上應以清淡為主,且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增加食慾,並且應注意水分的補充。在此季節可多選用瓜果類來食用,這些食材除了能補充水分,也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更有清熱利尿的功效,很適合在夏季食用。此外,也可善用調味品來增加食慾,像大蒜、蔥、薑等食材也可以預防腸胃道的毛病。此季節天氣大多晴朗,可趁太陽不是很強時,到戶外活動些筋骨,到下午就小睡片刻,以上就是夏季養生法則。

【秋季】----秋季天氣由熱轉涼,溫差變化很大,容易使人生病,衣物要逐漸添加,以避免感冒。尤其是老年人因為其新陳代謝低,循環差,又怕冷,也怕熱,對於天氣的變化很敏感,在此季節應更注意保暖。秋季的氣候是屬於較乾燥,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燥氣是秋天的主氣,又燥氣能傷人津液,使人的體液減少,皮膚就變的較乾燥,這就是這個季節的身體特徵。所以,可在此季節多吃一些生津潤燥的食品,對於皮膚乾燥、體液減少可有所改善。當然,在食材上的選擇,可多選用當季的蔬果為佳。例如:白合-潤肺止咳;水梨-潤肺;文旦-清肺鎮咳;蓮藕-止鼻血,這些都是當季很適合食用的產品。又立秋後氣候變化較大,罹患呼吸道疾病的人也較多。所以,秋天多以保肺為重的季節是有它的道理存在的。秋季養生之道為心情保持愉快,勿急躁發怒,這就是養生之道了。

【冬天】----在中醫的觀點中此季節是適合來『養臟』的好時機,古書上亦有記載:『不藏精,春必病溫』,由此可知,若我們能利用此季節好好養生,來年就不易生大毛病。冬天氣溫下降,人體活動量減少,所以人體的免疫力降低,呼吸道防禦功能減退,此時病毒或細菌很容易侵犯到肺部,引發一些呼吸道的疾病,例如感冒、咳嗽等。此外,因天冷,血液循環就會變得較差,也易引發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故在冬季中風或發生心臟病的人也較多。所以,在冬季應注意保暖的工作及充分的休息,還需注意屋內空氣是否有流通等等。在冬令進補方面可用火鍋、燉肉的方式,並且可適量使用一些調味品,如辛辣物來提高食慾。另外,也別忘記要適量補充水果及蔬菜,以避免水分及維生素的不足,進而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以上是簡單介紹四季養生的方法,希望藉由這些養生法來讓我們的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而使我們遠離病痛。這也是現今強調的預防醫學的實踐,是值得大家去感受的。

適用時間: 全年
機構名稱: 天良生物科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edsiu
2024年09月19日 15:15
Thanks for sharing.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seezee
2024年09月19日 15:05
謝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happybos
2024年03月14日 23:15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happybos
2024年03月14日 23:08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李鐵紅
2023年07月18日 07:47
謝告知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ttsuipy
2021年12月21日 11:15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leecw
2021年12月21日 11:02
多謝分享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fong
2021年05月07日 09:41
問星期一lego是否會取消,因不是所有同學都有報告,上不到堂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va
2019年08月01日 09:33
多謝分享!
2
舉報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