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為大地帶來雨水,更為人體帶來汗水!
走在街頭,不用一分鐘已汗流浹背,巴士、地鐵內,汗臭飄飄。止汗除臭,有人用止汗劑,有人噴香水。網上流傳,將鹽搽在腋下、手掌等位置,已可止汗除臭,是否屬實?改善大汗、汗臭,中醫有何策略?
濃烈的汗臭,令人退避三舍!然而,處身擠迫的地鐵、巴士,往往避無可避,被迫「逐臭」。
汗液,一般無色無味,但皮膚表面存在細菌,因為各種原因,致汗水分泌較旺盛,細菌便會大量繁殖,形成臭味。
天時暑熱,排汗量增加,增加出現汗臭的尷尬情况。
網上有偏方指,將鹽搽在腋下、手掌等,有助止汗及除臭,中醫有何看法?
鹽太刺激 易引發敏感
「高濃度的鹽,無助止汗,但可殺菌,降低皮膚表面的細菌數量,確實有助減輕臭味。腳汗大,導致腳臭,以鹽水浸腳,有助改善問題。然而,鹽始終具刺激性,如果經常使用,又或搽抹於腋下、大腿內側等皮膚較嬌嫩的部位,容易造成敏感,導致皮膚變紅、出疹,並不建議使用。」註冊中醫許懿清指出,出汗導致汗臭,背後成因眾多,「從遺傳、體質、飲食、情緒、個人衛生,都可以是成因,必須對症下藥,盲目亂試偏方,無助解決問題」。
汗量多寡、汗臭程度,確實與先天、遺傳有一定關連。「天氣熱、運動後,排汗量增多屬正常,多擦汗、多沐浴已可。但是有些人,先天屬大汗一族,同樣溫度、同樣運動量,汗卻流得比人多,汗臭也較為濃烈。這些情况,確實較難根治。」許懿清指出,曾有手汗嚴重的患者,手術切除汗腺後,雖然手汗減少,卻演變成背部多汗。「雖然未能根治,但日常注意衛生,服食具收斂效用的中藥,仍可紓緩問題。」
至於不尋常的出汗,中醫認為背後涉及體質失調,需要正視。「例如,明明是冬天,只是稍稍郁動,卻已全身出汗;開啟冷氣睡覺,半夜卻衣服全濕,或和各種虛證,例如陽虛、陰虛、氣虛有關,導致排汗功能失調。身體太虛,表現可以很極端,有人不停出汗,有人卻『汗都唔多滴』,焗桑拿時,額頭只微微滲汗!」
另外,白襯衫常見「一撻二撻」的黃漬,也需小心是濕熱來襲。「汗液又黃又濃,多由體質濕熱引起,中醫稱為黃汗症。以上情况,透過中藥調理後,一般已可改善。」
少飲水多吃肉 或增體味
飲食習慣,同樣可致多汗、汗臭。「曾有發育期的女生求診,她的汗液帶臭,更黏稠得如膠水般,因此尷尬不已、不願上學。細問下,和她從小不愛飲水,只喜歡食肉、朱古力有關。」許懿清解釋,中醫認為,蔬果性質基本偏涼,肉類如牛、羊等,卻偏燥熱,多食易致腸胃積熱。「日常多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咖喱、香料、蒜頭、薑,除了多汗、汗臭,甚或增加體味,即使沒有出汗,身體仍傳出味道。」
「多汗、汗臭人士,可將芳香化濁的藥物,例如檀香、艾葉、金銀花,煲水後作浸浴之用,金銀花便具有抑菌能力,有助減低汗臭,對比只用清水洗澡,效果更好。」本身汗大、汗臭,過兩日卻有重要約會,如何是好?許懿清教路,約會前數天,便應多菜少肉、多飲水,避食熱氣食物。「此外,如果是腋下多汗,也建議勤剃毛髮,因為毛髮較易滋生細菌,形成臭味。約會當天,也可帶備毛巾,多擦汗以保持皮膚乾爽,保險一點,可多帶一套上衣替換。」
應否使用止汗劑?「不反對使用,因有即時紓緩之效,挑選止汗劑時,應多留意成分,若含易致敏感刺激的抗菌劑、防腐劑,又或人工合成的香料,便應避免使用,以免造成刺激,甚至加劇味道。」
文:陳雅君
插畫:鍾錦榮
編輯:蔡康琪
資料來源︰明報專訊 2016年07月22日
2024年11月10日 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