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亞洲資產管理業 仍大有可為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15日 06:35
2012年08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一役,整體投資環境都與以往大大不同,當中尤以監管環境變化對資產管理及私人銀行業的影響最為深遠。現在茶餘飯後與行內朋友聊天時,我們都聽到不少怨言,大多是說現在和客戶做一單交易的工夫要比以前多幾倍,生意難做矣。


坦白說,適當的監管是必須的。雖然從業員整體所做的工夫比以往多,但具體來說,較以往多做多少工夫?其實也視乎每一家機構以往的操作習慣。如果是一支訓練有素的團隊,一直遵守機構內部應有的程序,就算現在的工夫多了,始終也會適應。但若以往一直在缺乏既定程序下工作的團隊,要完全適應新的監管環境,所花的時間可就長了。


的確,資產管理行業永遠都是活在不斷變動的監管環境當中。監管只是一個框架,重要還是活在框架當中人格的素質。


4萬億美元資金需要管理

在資產管理和私人銀行業,過去10年,由於一連串由新富裕國家的經濟動力所帶動,業內人才的需求也愈來愈殷切。


在亞洲,業內人才的缺乏很嚴重,嚴重的意思不是說再不夠人才,現在的生意就會停下來,而是在長期缺乏人才的培訓下,對行業將來的發展必定有影響。


也許因為我在這行工作多年,對本業多少也有些正面的偏見。雖然經營環境愈來愈具挑戰性,監管條例也愈來愈嚴厲,但我覺得資產管理和私人銀行業的前景還是亮麗的。別的不說,先說我們這行最重要的——潛在的客戶資金。我早前與一些香港學生分享過一些數字。根據Capegemini 的報告:亞太區2010年的財富總值是10.8萬億美元,其中的分佈如圖所示。如果不把日本、韓國和「其他」地區計算在內,餘下還有至少5萬億美元的資金。


雖然我並沒有亞洲私人銀行業的總管理資產數字,但經過了這幾年的金融風暴衝擊後,我估計大約還有1萬億美元左右吧。換句話說,市場還有最少4萬億美元的資金需要資產管理專才來管理。這些潛在的資金每天還在不多不少地增長,2009年至2010就增長了12%,香港在這方面的人才供應增長是否足夠捕捉這個機遇呢?


摩根大通私人財富管理香港市場主管 彭順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