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央行買意西短債 或得不償失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15日 06:35
2012年08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倫敦奧運曲終人散,德國總理默克爾亦放完悠長暑假,德國傳媒便立即向默克爾提交「功課清單」,包括處理同性戀婚姻立法、歐央行救市,以及德國憲法法庭判決歐洲穩定基金(ESM)是否合憲等數大棘手問題。分析認為,歐央行暗示重啓買債計劃,主力購買短債,後果將會是得不償失。


買短債壓低平均債期 更易破產

由於德國央行大力反對買債,另邊廂意大利及西班牙兩國的孳息急升,瀕臨無法繼續在市場發債融資的境地,歐央行在平衡各方利益下,暗示重啓買債計劃,但與之前兩輪的行動不同,今次只會購買兩年期或以下的短債,務求意西兩國可以繼續在市場發短債融資,避免歐盟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要直接出錢拯救意西兩國,同時可以繼續逼使兩國有動力繼續削債(因長債息口高企),減少德國的反彈。


聽上去,這似乎是個不錯的計劃,因為既可以「保住」意大利及西班牙,同時可以安撫德國的不滿情緒,像是一個「雙贏」的方案。不過,這個計劃有一致命缺陷,就是會不斷縮短兩國債務的平均到期年限(average maturity),將會把債務期限愈逼愈近,令兩國更易陷入破產危機。


兩國依賴短債 意外波動可致命

今年兩國長債息口急升,10年期債息升至6厘以上,在融資成本高企的環境下,西班牙今年從未發行在2022年後到期的國債,而意大利則未發行過在2026年後到期的國債,已經導致兩國債務平均到期年限縮減,西班牙平均到期年限為6.3年,是2004年來最短,而意大利則為6.7年。


從附圖可見,由今年至2015年都是兩國償債高峰期,意大利期間的償債額為7400億歐元,西班牙則約為3500億歐元,換句話說,兩國差不多一半的債主都會在這兩三年內「拍門」要求還錢,若兩國繼續只能維持發短債的能力,便會進一步縮減債務的平均到期年限,令兩國更依賴短期貸款。一旦市場出現意外波動,短債債息抽高,以兩國過萬億歐元的融資需求計,恐怕即使歐央行開動印鈔機,也難以保得住兩國。


明報記者 謝德健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