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灌溉本地文化種子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16日 06:35
2012年08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台灣誠品來港開店,不止是文化界的大事,也是消費市場的大事,誠品的成功,除了反映台灣文藝氣息依然濃厚,也在於其開放與多元,將文化藝術帶到普羅大眾的層面。


與群眾拉近距離

事實上,文化藝術本來就不應該是小眾的事。誠品雖名為書店,但在台灣的店舖賣書只佔其營業額的30%;反而內裏與文化藝術相關的小店與創意產品更加引人流連。單是24小時營業便攻陷許多文化夜貓子,還有定期與不定期的文藝表演、展覽、讀書會,讓創作人與群眾在輕鬆氣氛下零距離接觸交流,都是極受文藝愛好者歡迎的活動。


從市場角度看,這可以凝聚一群品牌支持者,也起到教育消費者的作用,他們愈懂得欣賞店舖的產品與服務,愈有興趣和樂意光顧。而在社會層面,則可以令文化藝術多一點親和,與群眾的距離拉近,讓更多人參與,更多人受落。


為文化界注入生氣

在香港,從來只有殿堂級藝術被認可,藝展局資助大部分落在十大藝術團體手上,未具名氣的藝術工作者少得資助。香港藝術節每年花費龐大資源請來世界各地頂尖藝術家來港,雖說是藝術界盛事,可對推動本地藝壇發展、培育本地藝術工作者毫無幫助。一個西九文化藝術區,籌劃經年也只是徒具冠冕堂皇的外殼,整個構思與推動本地文化藝術發展完全沾不上邊。


此所以為何這麼多人對誠品登陸香港充滿期待,大家都希望誠品的出現對改變本地文化面貌能起到積極作用,或起碼能改變本地文化界長年暮氣沉沉的氛圍。其實本地文藝圈子向來臥虎藏龍,只是一直沒有適當的空間讓大家盡展所長,也沒有機會在廣大群眾面前曝光,使人誤以為本地文化分子都是一群「地下工作者」。


誠品的出現對本地書店顯然構成巨大挑戰,因此三大連鎖書商已作出部署,像銅鑼灣商務書店便延長營業時間和舉辦多場文化活動講座;中環三聯總店亦增加文化活動講座的次數,每周最少兩晚舉辦文化活動;而中華書局則一反傳統,加設日本漫畫專區吸納年輕讀者群。此外還推出多種折扣優惠迎戰。


事實上本地圖書市場一直處於高度活躍狀態,書種之多類型之廣在華文社會無出其右,這從每年書展萬人空巷可見一斑,姑勿論哪一類書籍最受歡迎,港人愛書始終是事實。本地書店對誠品登陸嚴陣以待,可以預期將有一番惡鬥。不過站在一般市民的立場,我倒希望誠品的衝擊能間接造就香港文化界闖出一片藍海,為本地文化創意產業注入生氣。香港從來不是文化沙漠,只是種子與幼苗沒有得到適當的灌溉。


文 鄧孟聰 charisbaba@gmail.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