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兩名內閣成員昨日趁日本二戰戰敗67周年紀念日參拜靖國神社,是民主黨政府上台3年來首次有閣員「拜鬼」。中國政府昨日呼籲日本要以歷史為鑑,尊重遇難者,韓國總統李明博更要日皇公開道歉,言論惹起日本政府不滿。
國土交通大臣羽田雄一郎和國家公安委員長松原仁昨晨先後到達東京靖國神社。松原獨自前往,雖然他向記者強調「是個人參拜,為了向打下今天日本繁榮基礎的先人致意」,但他在參拜簽到簿上則以「臣 松原仁」簽署弔唁。日本跨黨派議員團體「一起參拜靖國神社」的55名國會議員、在野自民黨總裁谷垣禎一和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昨亦同到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參拜。
違野田組閣不拜靖國方針
對上一次日本閣員在戰敗紀念日「拜鬼」,已是2009年自民黨麻生內閣的消費者行政大臣野田聖子。現任首相野田佳彥曾表示,組閣時就決定首相與閣員不正式參拜靖國神社的方針。
中國外交部回應指出,「靖國神社的實質問題是日本能否正確認識和對待過去那段軍國主義侵略歷史,是否能夠尊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受害國人民感情;日本能否真正做到以史為鑑,汲取歷史教訓」。
日本官方昨日選擇在東京日本武道館舉行「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日皇夫婦、首相野田佳彥及國會眾參兩院議長等約6000人出席。野田在追悼儀式上表示,那場戰爭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痛苦,需要進行深刻反省。他又說:「日本不應忘記過去那場悲慘戰爭的教訓,並向下一代人講述。」日皇明仁則表示,由衷期盼不再發生戰爭慘災。
不過,韓國(南韓)總統李明博表示,日皇若要訪問韓國,就要先向那些為從事民族獨立運動而獻身的人「真心道歉」。為鎮壓韓國獨立運動,日本在其殖民統治時期曾關押了大批韓國獨立運動人士,嚴刑拷打。韓國輿論強烈要求日皇明確對侵略歷史「謝罪」。
東京外交渠道抗議李明博
「日皇道歉論」引起日本朝野廣泛抨擊。野田佳彥回應稱,李明博的言論令人難以理解,對此感到遺憾。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在記者會表示,已透過外交管道向韓國提出抗議。前首相安倍晉三亦表示,「日皇的權威就是日本國的權威,無法容忍侮辱日皇的發言」。《朝日新聞》指出,李明博日前登上獨島(日稱竹島)後,批判日本的程度已超過韓國歷任總統,他身為國家元首這麼做「有失品格」。
對於李明博上周登上獨島「宣示主權」,日本初步決定最快本周向國際法庭提出告訴,又正研究是否調整日韓貨幣交換協定和暫停日韓領袖互訪等反制措施。另外,由於獨島風大浪高,韓國宣布把李明博原訂昨日在獨島立下刻有韓文「獨島」和「大韓民國」字樣立碑的計劃延至本周日。
(綜合報道)
國土交通大臣羽田雄一郎和國家公安委員長松原仁昨晨先後到達東京靖國神社。松原獨自前往,雖然他向記者強調「是個人參拜,為了向打下今天日本繁榮基礎的先人致意」,但他在參拜簽到簿上則以「臣 松原仁」簽署弔唁。日本跨黨派議員團體「一起參拜靖國神社」的55名國會議員、在野自民黨總裁谷垣禎一和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昨亦同到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參拜。
違野田組閣不拜靖國方針
對上一次日本閣員在戰敗紀念日「拜鬼」,已是2009年自民黨麻生內閣的消費者行政大臣野田聖子。現任首相野田佳彥曾表示,組閣時就決定首相與閣員不正式參拜靖國神社的方針。
中國外交部回應指出,「靖國神社的實質問題是日本能否正確認識和對待過去那段軍國主義侵略歷史,是否能夠尊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受害國人民感情;日本能否真正做到以史為鑑,汲取歷史教訓」。
日本官方昨日選擇在東京日本武道館舉行「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日皇夫婦、首相野田佳彥及國會眾參兩院議長等約6000人出席。野田在追悼儀式上表示,那場戰爭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痛苦,需要進行深刻反省。他又說:「日本不應忘記過去那場悲慘戰爭的教訓,並向下一代人講述。」日皇明仁則表示,由衷期盼不再發生戰爭慘災。
不過,韓國(南韓)總統李明博表示,日皇若要訪問韓國,就要先向那些為從事民族獨立運動而獻身的人「真心道歉」。為鎮壓韓國獨立運動,日本在其殖民統治時期曾關押了大批韓國獨立運動人士,嚴刑拷打。韓國輿論強烈要求日皇明確對侵略歷史「謝罪」。
東京外交渠道抗議李明博
「日皇道歉論」引起日本朝野廣泛抨擊。野田佳彥回應稱,李明博的言論令人難以理解,對此感到遺憾。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在記者會表示,已透過外交管道向韓國提出抗議。前首相安倍晉三亦表示,「日皇的權威就是日本國的權威,無法容忍侮辱日皇的發言」。《朝日新聞》指出,李明博日前登上獨島(日稱竹島)後,批判日本的程度已超過韓國歷任總統,他身為國家元首這麼做「有失品格」。
對於李明博上周登上獨島「宣示主權」,日本初步決定最快本周向國際法庭提出告訴,又正研究是否調整日韓貨幣交換協定和暫停日韓領袖互訪等反制措施。另外,由於獨島風大浪高,韓國宣布把李明博原訂昨日在獨島立下刻有韓文「獨島」和「大韓民國」字樣立碑的計劃延至本周日。
(綜合報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