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繼日前人行公布7月外匯佔款按月減少38.2億元人民幣之後,昨日商務部在新聞會上表示,7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只有75.8億美元,按年降8.7%,比6月的6.9%降幅進一步擴大,創下2010年8月以來新低。兩個數據均反映,熱錢正加速外逃。
專家認為,中國經濟下滑及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是導致熱錢外流的主要原因,但估計中央暫時不會因此放鬆政策,而是以增加流動性去填補失去的外資,例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今年僅5月微增 其餘均倒退
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每個月的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除5月僅微增0.05%以來,其餘6個月都按年倒退,而且自6月開始,跌幅持續擴大(詳見圖)。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解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下降,一是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金融市場較為動盪,美國政府亦鼓勵企業留在本土投資實體經濟;二是內地土地供應趨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而且內需沒有完全釋放,使中國吸引外資的競爭優勢弱化。
另一方面,人行於14日公布7月份外匯佔款減少38.2億元人民幣,是繼今年4月以來再次出現按月減少的情况,反映國際資本再開始從中國撤離。
人幣升值預期降溫
對於外資流出中國,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對本報表示,除了世界各國面對自身經濟問題外,外匯佔款減少,與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不無關係。同時,實際利用外資方面,房地產領域的外商投資金額累計頭7個月下降9.3%,高於全國3.6%的平均降幅,這方面的影響最大。
外資減少投資房產成主因
畢馬威日前公布中國經濟全球化觀察報告也稱,外商對房地產市場投資減少,是拖累整體利用外資金額的首要因素,內地勞動力低成本優勢逐漸被菲律賓、越南等其他亞洲國家取代,也會使外資投資減少。
「不過,中央亦理解到外資投資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長下去,所以更不可能為了留住外資而放鬆樓市調控」,胡星斗道:「隨着CPI的持續走低,人行亦可更多傾向於下調存準金率,增加市場流動性,以填充流失的熱錢」。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專家認為,中國經濟下滑及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是導致熱錢外流的主要原因,但估計中央暫時不會因此放鬆政策,而是以增加流動性去填補失去的外資,例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今年僅5月微增 其餘均倒退
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每個月的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除5月僅微增0.05%以來,其餘6個月都按年倒退,而且自6月開始,跌幅持續擴大(詳見圖)。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解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下降,一是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金融市場較為動盪,美國政府亦鼓勵企業留在本土投資實體經濟;二是內地土地供應趨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而且內需沒有完全釋放,使中國吸引外資的競爭優勢弱化。
另一方面,人行於14日公布7月份外匯佔款減少38.2億元人民幣,是繼今年4月以來再次出現按月減少的情况,反映國際資本再開始從中國撤離。
人幣升值預期降溫
對於外資流出中國,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對本報表示,除了世界各國面對自身經濟問題外,外匯佔款減少,與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不無關係。同時,實際利用外資方面,房地產領域的外商投資金額累計頭7個月下降9.3%,高於全國3.6%的平均降幅,這方面的影響最大。
外資減少投資房產成主因
畢馬威日前公布中國經濟全球化觀察報告也稱,外商對房地產市場投資減少,是拖累整體利用外資金額的首要因素,內地勞動力低成本優勢逐漸被菲律賓、越南等其他亞洲國家取代,也會使外資投資減少。
「不過,中央亦理解到外資投資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長下去,所以更不可能為了留住外資而放鬆樓市調控」,胡星斗道:「隨着CPI的持續走低,人行亦可更多傾向於下調存準金率,增加市場流動性,以填充流失的熱錢」。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