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發電量低 不代表經濟差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0日 06:35
2012年08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明顯放緩,但其發電量卻不只是增長放緩,而是與按年沒增長。繼4月份增長0.7%,以及5月份增長2.7%之後,中國6月份的發電量居然比去年同期零增長。但在同一時期,中國的工業增加值(Industrial value-added output)卻按年增長大約9%。


這種表面的不同步,令很多中國經濟的觀察家產生懷疑和疑問:以中國一個這麼倚重製造業的經濟體,是否真的可以在發電量不增長的情形下,仍然有這樣不錯的經濟增長?

高耗能重工業放緩 電力需求急降

我的看法是,現時建造業的低迷,顯然會導致很多重工業產品的需求疲弱。這是因為,幾個重工業行業已經主導了中國的電力需求,它們產生的增值作用卻比其他行業低得多。這意味着,這些行業的放緩,會對電力需求增長放緩產生一個放大的效應;但對工業增加值的增長放緩,其效應卻會顯得縮小了。


事實上,在2008年下半年、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下半年,重工業增加值的增長小幅放緩之後,電力需求的放緩也同樣顯得大得多。現時的電力需求顯得疲弱,高基數效應也是原因之一。因為2011年夏天是金融海嘯後電力需求復蘇的高峰期。


電力需求是和幾個能源密集但相對低增值的重工業行業高度相關,特別是金屬製造業和發電廠本身。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重工業消耗了內地大約60%的電力,但就只貢獻大約20%的GDP。


若我們能夠更加深入的分析中國的工業結構,這幅圖像還可以更清晰。雖然我們沒有工業增加值的詳細分佈,但可以使用有關企業盈利的數據,作為粗略的代替品。


重工業附加值低 無嚴重拖累經濟

典型的重工業包括鋼鐵和其他金屬、水泥、玻璃、化工和電力生產,佔了內地2010年的電力需求的48%,但其毛利就只佔內地所有行業的23%。其中,電力生產本身消耗了內地超過13%的電力,但其毛利就只佔所有行業的2%。


這些行業就解釋了前文提及的反饋效應──對電力需求放緩產生放大的效應;但對工業增加值的增長放緩,卻幾乎沒有影響。其他行業貢獻了內地所有行業的毛利的77%,但就只消耗26%的電力。


事實上,自從發電量在2009年恢復增長以來,相對以往來說,它就變得比重工業附加值更加波動。由於很多能源密集型行業的毛利都正在萎縮,它們的附加值也可能正在下降。


內地的金屬、水泥、玻璃、化工和電力行業的毛利在2007年達到高峰,佔所有行業的26%,但現時其份額已跌至不到23%,因為成本上升和價格停滯不前侵蝕了這些行業的毛利。現時的鋼鐵價格和2005年的水平接近,但進口鐵礦石的成本已比當年增加了1倍;鋁的價格實際上更下跌了。


去年基數特別高 致今年明顯放緩

令今年上半年的發電量增長顯得偏低的另一個因素是高基數效應。發電量和重工業在2011年上半年都增長強勁,單是2011年6月份,發電量就比前年同期增長16.2%,重工業的增加值亦按年增長15.6%。


這現象有部分是政策因素使然。因為在2010年底,內地政府曾經人為地施加一些限制用電措施,以便達到其定下的節能目標。所以,當發電量和重工業在2011年開始反彈後,其增長就顯得特別高。


由於2011年初的高基數,因此當工業和電力需求增長在今年初明顯放緩,其放緩效應就更加被顯着放大。


所以,今年6月的發電量比去年同期零增長,對於內地工業增長的趨勢而言,可能並沒有顯示出什麼明確的信號,雖則內地的工業增長的確是較疲弱。隨着高基數效應在去年夏天逐漸消失,今年第4季的按年增長數字幾乎可以肯定會比較強勁。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 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