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尋尋覓覓,只為一口白飯。
在超市內,墨西哥米佈滿幾排貨架,選擇不比香港少,唯獨味道不可取代。墨國白米長而幼,咬落很硬,墨米每包分量很少,兩個禮拜就吃完。我向來視白米為綠葉,吃飯只為飽肚,以為自己沒有要求,但原來試完一包又一包,打開櫥櫃,看着過半打不同品牌白米的包裝袋……竟未找到一款合口味。4個月後,我在車程半小時的中國辦館,買了一包美國進口的中國稻米——它終於讓我重獲飯香滋味。原來我還是很中國。
西方人唐餐 只有一種味
作為一個初入行的兼職主婦,難免經常會偷懶,選擇外出用膳。相比起來,尋找中菜餐廳就快得多,因選擇極少。在墨西哥,中國人不多,中國餐館來來去去只得幾間。
墨國唐餐中,我把它分成兩類——服務西方人和中國人。西方人吃的唐餐,有高貴中餐廳和自助快餐店,十款八款菜式內免不了咕嚕肉、炸春卷、西芹炒紅蘿蔔等。去過最豪華的中菜館在豪宅區Interlomas(如香港淺水灣)。驅車前往,先抵私人花園,然後才步入大宅。餐廳樓高兩層,昏暗燈光,裝潢與香港五星級酒店不分高下。那晚,我和香港朋友點了四道菜,食物顏色都是深啡色,味道幾乎完全相同。我想起一本內地遊記講過,傳說外國中菜館,都用一種預先調校好的醬油烹調,是以味道如出一轍。我決定求證。接待員告訴我,老闆是住在美國的華人,每月會帶同預先調校的醬油來巡視業務。當地廚師就會以那瓶秘製醬油,烹調所有食物。難怪中菜那甜酸苦辣互相交替、味道變幻的奇妙感覺完全失去。
親切小店 讓味蕾重回上海
很多外國朋友,都問我哪間中菜館好。我會以這餐廳作為探熱針。如果他們認定這才是正宗中菜,極愛其食物味道,我就不會推薦自己的心頭愛——北斗星。
老闆是個來自中國北方的三口子家庭。店內地方細,只容下四枱,約二十人。店內三面白牆,連門牌也沒有。餐館沒有西班牙名字;沒有傳統印着福祿壽的紅色茶具;餐牌只印中文;來的都是中國人。只做晚市,每周休息兩天。招牌菜是水煮魚、羊肉串、餃子、葱爆牛肉。吃着地道小菜,我以為自己重回上海安福路上的小店。後來,羊肉串沒有了,餐牌的選擇也少了。
老闆娘微笑交代孩子要往外闖,她不想大廚丈夫太辛苦,剔除餐牌上部分菜色,有時乾脆休息三天。我們熟客來這兒,會自行點餐、拿餐具、開汽水和計好帳單。我們也不想讓好媽媽、好老婆太辛苦。
Excellency餐館也是我的喜愛,它可算中西合璧。與外國朋友到來,由老闆蔡師傅拍板。餐後人人大叫好味。蔡師傅分享秘訣:十道菜內,有四道菜以西方人口味烹調;墨國人愛辣,有三道帶辣;有三道適合我這些中國人胃口。不管哪國客人,總會找到愛吃的菜式
文:日希(香港人,曾居墨西哥城,blog:http://blog.yahoo.com/bien_viaje)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