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醫局設「小中風」診所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2日 17:35
2012年08月22日 17:35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每年約有2100名小中風病人,大部分病人病發半小時後便「無事」,但研究指出,有10%曾出現小中風的病人會再中風。醫管局4間龍頭醫院會開設短暫腦缺血性中風診所,病人離開急症室後兩星期內可優先到診所跟進,預計每年服務2000人,減少他們再中風的風險。但有醫院「聘請不到醫生」,服務要靠內部調配,伊利沙伯醫院則計劃在今年第四季率先提供服務。


短暫腦缺血 一成再中風

本港每年有逾2萬人因中風住院,佔內科病人比例10%,本港每年約有2100名小中風患者,但醫管局沒有統一機制處理小中風病人。醫管局2012/13年度工作計劃建議4間聯網的龍頭醫院,包括瑪麗、威爾斯、伊利沙伯和聯合醫院,開設短暫腦缺血性中風診所,優先處理小中風病人。伊利沙伯醫院今年第四季會率先提供服務,其餘3間醫院擬於明年首季陸續提供服務。


香港大學腦神經科教授張德輝說,醫管局已額外撥款增聘人手、添置儀器做檢查。每間診所可增聘一名醫生、一名護士、一名助理和半個放射技師。服務擬於明年首季推出,預計4間診所每年共可服務2000名病人。


伊院第四季率先提供服務

伊利沙伯醫院內科副顧問醫生方榮志說,該院每年有300名小中風病人。小中風病人經由急症科、腦科、中風科等醫護人員組成的跨專業團隊評估分流,高齡、高血壓、發病時間長、病徵嚴重等高風險病人,會被安排入院,至於低風險病人獲轉介至優先診所接受門診。


九龍中醫院聯網總監熊志添表示,本地研究顯示,低風險中風病人發病後30日內,再中風風險約0%至2.2%,高風險則為3.2至7.7%。他指出,開設短暫性腦缺血中風診所,可讓高風險人士接受適時治療,並減少低風險患者住院需要,改為接受中風科護士和腦科醫生門診,預計每年可為500人提供護理服務。


判斷風險提供適切治療

張德輝說由於現時腦科醫生、放射技師人手不夠,即使「有錢也未必請到人」,4間醫院未必能在明年首季一齊推出服務,各醫院要視乎人手開展服務。聯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主管吳炳榮醫生直言,「臨時臨急」該院聘請不到腦科醫生,但會在內部調配腦科醫生專責中風診所,期望能在明年首季推出服務。


張德輝說,港島西聯網構思小中風病人可在瑪麗醫院急症室接受電腦掃描檢查,並由腦科醫生第一時間初步診斷,決定病人留院或出院。病人離開急症室後,至少有一次往中風診所跟進,再轉介到專科診所,跟進中風高危因素如高血壓、膽固醇和糖尿等問題。


吳炳榮表示,期望九龍東聯網的病人在小中風後一日或最遲兩日,可到中風診所跟進。中風診所在辦公時間運作,若病人在非辦公時間出現小中風,希望急症室能提供中風病牀,觀察病人數小時,再轉介予中風診所跟進。


明報記者 談誦言 阮穎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