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本地塘上鮮 烏頭放心吃 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5日 21:35
2012年08月25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受近期膠粒事件影響,市民及養魚戶都在海魚肚內發現膠粒,雖然政府強調對人體無害,但始終抹不掉市民的憂慮。漁護署2005年推行的優質魚計劃,分塘魚和海魚兩類,魚場的水質、飼料、衛生環境均受監察,出品魚類品質有保證。塘魚,顧名思義在塘內飼養,肯定不受膠粒影響。魚兒在良好水質的塘裏生長,飼料營養豐富,若干月後,養得肥肥白白,肉質鮮嫩味美。


昔日新界西北部一帶是香港養魚業重地,不過自1980年代內地改革開放,大批廉價淡水魚湧入,本港的養魚業步向式微。面對入口水產競爭,漁農自然護理署早年推出「優質養魚場計劃」,目的為提高本地魚產品的質素,以協助推動本地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優質魚場 水質飼料講究

香港超過40個塘魚優質養魚場中,位於米埔的楊氏水產,從50年代已開始飼養塘魚,是全港最大的塘魚優質養魚場之一,魚塘鄰近米埔自然保護區,沒受城市發展影響,保留了原始天然面貌。楊氏主打烏頭、有機寶石魚和龍躉,勿以為養魚只是定時放糧這麼簡單,要養出一條高品質魚,要花大量時間和心機。楊氏水產不僅是漁護署合資格的優質魚場,他們更設立自家品牌,出售優質魚類。


調節鹽度 抽水曬泥殺菌

以往的魚場會把魚養得密密麻麻,有些更把雞鴨養在附近,排泄物不斷囤積,加上甚少清理塘底,衛生情况欠佳,魚品質也沒有保證。新一代的魚場,無論技術、設施和管理技巧都大有改善。楊氏水產現在由第三代傳人楊瑞良和楊瑞平兩兄弟掌舵,楊瑞良歸納了數十年經驗,多次赴台灣考察及進修水產養殖課程,創立了「良品養殖法」,從魚苗選種、日常管理、飼料選擇、養殖方法經過分析後,再按每個魚種各自設計一套飼養流程,確保品質維持一致。


與五六十年代的飼養方法不同,他們對魚塘水質、飼料極之講究,楊瑞平稱:根據魚品種,在魚塘調節適當的鹽度,可提高魚的肉質和魚味。魚糧有大有小,用來餵飼不同生長時期的魚」。而且每個魚塘養殖同一生長時期的魚,避免魚糧被大魚吃清光,每隔兩三年便曬塘,將魚塘水抽乾翻泥,以猛烈陽光殺菌,楊瑞平笑說:「就好似人咁,住得好,食得好,人也健康起來。」


文:李佩雯

圖:林俊源

編輯 蔡曉彤

美術 Money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