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潘太、潘先生﹕為社會帶來反思
潘先生本為生意人,10多年前生意失敗由中產變基層。生活劇變,令他對社會有更多反思。「以前會覺得有些人懶才沒工作,但仔細想想,現在工時長,不如從前能準時下班,的確很辛苦。」
潘先生和太太認為佔領中環為社會帶來反思,知悉舉辦研討會後,昨日到場支持。「很多人認購領匯股票時沒想過原來影響這麼深遠,原來會令基層這麼辛苦」,潘太說。二人十分欣賞發起行動的年輕人,觀察數小時後認為「這班後生仔好有心,絕不是搞事的」,二人期望行動成員能將活動在生活中延續,「需要他們走前一點,社會才能有更多思考」。
★吳先生﹕大部分人心中支持
吳先生昨日與友人路過佔領中環營地時,一度駐足觀看營地四周相展。雖然10個月來,行人都行色匆匆,吳先生亦認同「每個熱潮都會退卻」,但認為「大部分人心中支持」。他說﹕「一個社會和諧不是只代表一個聲音,即使全香港只剩這10多人認為這行動有意義,都應該支持。」
從事會計界的吳先生贊同行動成員帶出本港極端資本主義的問題。「社會貧富懸殊不均,為什麼中環大班駕數百萬元靚車,但一街之隔,執紙皮的婆婆推着車大汗疊細汗,每月卻只有一兩千元收入?」他認為成員若期望延續活動,除了紮營,應多辦遊行和嘉年華,「有個topic,讓市民可參與。」
★鴻姨﹕要有個姿態,好過做順民
在一眾青年骨幹成員中,年過半百且一拐一拐,穿梭叮囑成員收拾的鴻姨顯得相當突出。她自佔領中環第一天便一直留守與年輕人共同進退,記者笑她像母親,她亦笑着否認,「我們在這裏是平等的!」她又對這班年輕人豎起拇指。
事實上,鴻姨的社運資歷絕不淺。「八九(民運)前我乜嘢都唔知,返工放工有兩餐飯食就OK,八九後我就開竅了,這是很多條人命喚出來的良知!」自此她常參與遊行,為支聯會做義工,也在政府清拆碼頭時保衛過「皇后」。對於行動的未來,她認為清場後應重回佔領中環,「要有個姿態,好過做順民!」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