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俊華:發展體育離不開基建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6日 12:00
2012年08月26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倫敦奧運的聖火兩個星期之前熄滅,國家金牌運動員正在訪問香港,大受市民的歡迎。

 

     香港的奧運大軍也已經全部回來了,他們的整體表現贏得香港市民的衷心讚譽。單車隊、乒乓球隊、羽毛球隊的成績都相當不錯,得到傳媒廣泛報導,很多隊員已經成為不少青少年的新偶像。另外一些項目取得的比賽成績雖然未夠顯著,報導亦較少,但其實隊員也取得難能可貴的突破。以我關心的劍擊為例,香港選手的表現就很值得我們自豪。

 

香港劍手雖敗猶榮

 

     香港這次有六位劍手取得奧運入場券,分別參加了全部六個單人項目,男女子佩劍、花劍、重劍的比賽場上,都可以看到香港劍手的矯健身影。單是這樣的參賽陣容,就已經為香港的劍擊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劍擊單項打的是淘汰賽。表面來看,香港劍手在第一輪就已一一落敗了。可是看看細分,我們可以見到香港選手雖敗猶榮,贏得對手的尊重和觀眾的喝采。

 

     譬如第一次亮相奧運會的梁嘉明,就幾乎把2011年世錦賽冠軍保羅‧皮佐(Paolo Pizzo)打下擂台。梁嘉明是男子重劍項目選手中排名最低的一位,所以他在淘汰賽第一輪面對排名最高的保羅‧皮佐。他以扎實的技術和堅定的決心,一度以14比12把對手逼到背水一戰之境地。保羅‧皮佐畢竟是一位富有經驗的劍手,心理狀態非常頑強。他臨危不亂,改變了節奏和戰術,利用自己最拿手的招數連取三分,在絕處中反敗為勝。他賽後也坦言,沒有想到第一仗會鬥得如斯激烈。

 

     梁嘉明這名大學生可說雖敗猶榮,也在頂尖高手劍下上了寶貴的一課。其實,梁嘉明可以得到參賽權清楚說明他已經到達世界水平,有足夠的技術和能力打敗其他對手。在高水平的劍擊比賽中,勝負往往是取決於參賽者當時的心理狀況和比賽經驗。希望他可以提升技術,儲蓄更多比賽經驗和加強心理狀態和鬥志,在將來的比賽再為香港取得更好的成績。

 

更多資源投入體育發展

 

     香港近年屢次在國際體育比賽中取得突破,政府也不斷增加對體育運動支持的力度。例如我在歷年的《財政預算案》中,都為推動香港的體育運動發展投入更多的資源。

 

     在2009至2010年的預算案中,我預留一億元協助三年內籌辦更多具吸引力的文化藝術和體育盛事。那年香港主辦2009東亞運動會,為了能有更多香港選手參加香港第一次舉行的這項體育盛事,我們特別撥款約2,000萬元,加強支援運動員備戰。

 

     在2010至2011年度,我又為進一步推動體育和藝術發展,建議向「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注資30億元作為種子基金,利用每年投資的回報,提供具持續性的額外資源,資助體育和文化藝術的長遠發展。2010年7月再向「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的體育部分注入15億元。

 

     到2011至2012年度,我建議成立70億元的「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利用基金的投資回報,取代對體院的資助模式,使他們更加無須擔心每年資助的水平,協助體院成為世界級的訓練中心,為精英運動員提供更全面的支援。

 

     在本財政年度(2012至2013),我們把對體育總會的資助增至接近2億5,000萬元,以培訓運動員和舉辦比賽。

 

     發展體育運動離不開基建。目前,有多項重大的體育基建在進行,包括正在將軍澳興建香港第一個室內單車場,並在重建維多利亞公園和觀塘游泳場館。我們又繼續推行在啟德發展體育園區的籌備工作,目前正進行顧問研究,並探討最合適的建造和融資安排。工程將包括主、副運動場和室內競賽場館。

 

     我很高興看見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了向精英體育的方向發展。特區政府會繼續給予支持。我期待我們的運動員可以進一步取得佳績,也希望運動員的刻苦堅毅、永不言棄和公平競爭精神,會激勵更多年輕人在不同領域,向各自的目標,勇往直前。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8月26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