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美、歐三大經濟體復蘇各有難處,反而造就了三者可能推出前所未見的貨幣政策手段力挽狂瀾。
歐洲要看德國通過買債計劃
先講歐元區,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暗示,只要德國憲法法庭在9月中,宣布歐洲穩定機制(ESM)沒有違憲,歐洲央行相信會隨即推出全新購買歐債計劃:由ESM或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在一級市場購買成員國國債,歐洲央行則在二級市場購買,實行雙管齊下,務求令歐元區兩大成員國(西班牙、意大利)的債息水平回落至某特定水平、或令這些成員國債息跟德債孳息的差距收窄至某特定目標。如果成事,歐洲央行可能會不設限買債,這樣豈會不涉及印銀紙?豈會不算是歐元版QE(量化寬鬆)?
美國方面,聯儲局在最新公布的議息會議紀錄中,已經講得清清楚楚,除非美國經濟數據大幅且持續好轉,否則再推貨幣政策(所謂QE3)基本上已不可逆轉,關鍵反而在於聯儲局會以什麼形式體現QE3。
美數據決定推QE 料是「核彈級」
為了要證明貨幣政策對挽救市場信心仍有功效,聯儲局已暗示量寬規模可以達到無限大,具體的做法可能是以某經濟指標作為是否繼續購買資產的準則。舉例講,假如以失業率7%為目標,聯儲局將持續購買資產,直至失業率回落至7%方會停止。換言之,這種做法等同容許聯儲局無限量印銀紙購買資產。就量寬的威力而言,今次將會相當於「核彈級」。
目前聯儲局與歐洲央行,皆處於「按着扳機」的狀態——隨時出手;但最能夠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的反而可能來自中國人民銀行。
人行9月7日前後出招機會大
人行在過去8個星期,透過逆向回購協議的方式,累計向市場提供了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連同之前一個月內減息兩次,以及今年內兩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人行基本上不會排除任何一種放寬銀根的手段,而放寬力度當然同樣不會手軟。
現在問題的關鍵在於哪一個貨幣系統的政策機關會首先出手?表面上歐洲央行率先在9月6日議息,最有機會先發制人,不過,歐洲央行能否無限買歐債,必須要經過德國憲法法庭在9月12日宣判ESM是否合憲的一關。
偏偏9月13日便是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兩者不約而同放水的機會相當高。但有趣的是,人行出招向來我行我素,當全球仍在努力解讀9月7日美國公布的就業報告,是否支持聯儲局推出QE3之際,人行當天出手絕不出奇,因為9月9日正是亞太經合峰會的大日子,根據往績,中國這類大日子前夕總會有點動作。
然而,催逼貨幣政策出台的原因,亦可能來自地緣政治因素:假如以色列突襲伊朗核設施,或中日、日韓就島嶼問題劍拔弩張,前者恐怕會加速全球經濟衰退,後者亦會嚇走不少亞洲資金。
屆時中、歐、美三大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機關,將不可能袖手旁觀,倒不如合力炮製一齣大龍鳳以穩住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心。
王冠一
冠一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
www.wongsir.com.hk
歐洲要看德國通過買債計劃
先講歐元區,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暗示,只要德國憲法法庭在9月中,宣布歐洲穩定機制(ESM)沒有違憲,歐洲央行相信會隨即推出全新購買歐債計劃:由ESM或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在一級市場購買成員國國債,歐洲央行則在二級市場購買,實行雙管齊下,務求令歐元區兩大成員國(西班牙、意大利)的債息水平回落至某特定水平、或令這些成員國債息跟德債孳息的差距收窄至某特定目標。如果成事,歐洲央行可能會不設限買債,這樣豈會不涉及印銀紙?豈會不算是歐元版QE(量化寬鬆)?
美國方面,聯儲局在最新公布的議息會議紀錄中,已經講得清清楚楚,除非美國經濟數據大幅且持續好轉,否則再推貨幣政策(所謂QE3)基本上已不可逆轉,關鍵反而在於聯儲局會以什麼形式體現QE3。
美數據決定推QE 料是「核彈級」
為了要證明貨幣政策對挽救市場信心仍有功效,聯儲局已暗示量寬規模可以達到無限大,具體的做法可能是以某經濟指標作為是否繼續購買資產的準則。舉例講,假如以失業率7%為目標,聯儲局將持續購買資產,直至失業率回落至7%方會停止。換言之,這種做法等同容許聯儲局無限量印銀紙購買資產。就量寬的威力而言,今次將會相當於「核彈級」。
目前聯儲局與歐洲央行,皆處於「按着扳機」的狀態——隨時出手;但最能夠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的反而可能來自中國人民銀行。
人行9月7日前後出招機會大
人行在過去8個星期,透過逆向回購協議的方式,累計向市場提供了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連同之前一個月內減息兩次,以及今年內兩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人行基本上不會排除任何一種放寬銀根的手段,而放寬力度當然同樣不會手軟。
現在問題的關鍵在於哪一個貨幣系統的政策機關會首先出手?表面上歐洲央行率先在9月6日議息,最有機會先發制人,不過,歐洲央行能否無限買歐債,必須要經過德國憲法法庭在9月12日宣判ESM是否合憲的一關。
偏偏9月13日便是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兩者不約而同放水的機會相當高。但有趣的是,人行出招向來我行我素,當全球仍在努力解讀9月7日美國公布的就業報告,是否支持聯儲局推出QE3之際,人行當天出手絕不出奇,因為9月9日正是亞太經合峰會的大日子,根據往績,中國這類大日子前夕總會有點動作。
然而,催逼貨幣政策出台的原因,亦可能來自地緣政治因素:假如以色列突襲伊朗核設施,或中日、日韓就島嶼問題劍拔弩張,前者恐怕會加速全球經濟衰退,後者亦會嚇走不少亞洲資金。
屆時中、歐、美三大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機關,將不可能袖手旁觀,倒不如合力炮製一齣大龍鳳以穩住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心。
王冠一
冠一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
www.wongsir.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