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這年頭,大多數人都能輕易講出一隻靚酒杯的必備條件,「高腳、窄杯口、闊杯肚」云云,可是背後原因卻未必人人了解。簡單來說這般設計可束起葡萄酒香氣,避免手的溫度影響酒體。當然,再講究一點的,就是酒杯設計如何提升品酒體驗。找來殿堂級奧地利酒杯品牌Riedel港澳區代理業務發展經理Benjamin Chan,解說葡萄酒杯。
Riedel酒杯之所以矜貴,除了名氣和美觀,當然也因為其講求實用度。酒杯按180種不同葡萄品種特性而度身訂做,品牌旗下設有十多個系列,酒杯款式約130款。「人的味覺有八成來自嗅覺,品酒過程中,aroma(香氣)和flavour(味道)同樣重要,故好的酒杯,杯身設計會將兩者同樣發揮得淋漓盡致。」Benjamin說。
杯口闊窄影響流向
杯身設計影響香氣收放,更會影響葡萄酒在舌頭上的流向,直接改變品酒的體驗。如杯口(rim)闊窄,以窄口的杯品酒,酒容易流向舌尖至中間,相反杯口較闊的,酒傾向流向舌後(見圖1),配合葡萄酒的不同特性選杯,就可和諧的表達酒的個性。酒杯弧度亦有影響,如Burgundy Grand Cru,寬闊杯身可讓葡萄酒抖氣,其鬱金香杯形可將葡萄酒引至舌前尖位置,加倍發揮勃艮第酒的果香。至於杯身較渾圓的Bordeaux Grand Cru,則可將酒流向舌中間,讓葡萄酒的酸甜果香丹寧平衡發揮。
差1.5cm效果迥異
舉個例子會較易明白。Burgundy杯跟Chardonnay杯出自同一機模,形狀非常相似,只是前者杯身比後者高出1.5cm(見圖2)、杯口較窄。若以這兩款杯來品嘗於氣候較冷地方生長、酸度較高的Pinot Noir,效果會大不同。較矮身的Chardonnay杯杯口較寬大,喝起Pinot Noir來,酒容易流到舌後方位置,過分表達Pinot Noir的酸度;相反以高身窄口的Burgundy杯喝,窄口令香氣更集中,而酒亦會先接觸舌尖位置,帶出較多甜味,中和Pinot Noir的酸度,令酒體整體更均衡。
又或者以Bordeaux Grand Cru和Loire酒杯來品嘗Cabernet Sauvignon,前者屬寬大杯身,後者較小巧。Cabernet Sauvignon果味飽滿,丹寧高,以寬身的Bordeaux杯喝起來,葡萄酒容易流向舌中間,令丹寧變柔和;反之Loire杯太小巧,果味香氣層次大幅減少,葡萄酒傾向流向舌尖,過分表達丹寧,喝下去「鞋口」不舒服。由於Cabernet Sauvignon酒體強勁複雜,本身蘊含複雜信息,故最好選寬大杯身的酒杯。
碰杯不宜碰杯口
市面上,酒杯物料大致分為玻璃和無鉛、有鉛水晶,Riedel酒杯使用有鉛水晶,「即玻璃加了至少24%鉛,變成有鉛水晶(lead crystal),此舉令物料更堅硬,加上鉛(1.7)的折射度比玻璃(1.5)高,故可做出更透薄、具光澤的酒杯。」Benjamin指杯身透薄與否,拿上手就知道,輕盈不墜手,碰杯時會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不過碰杯時不宜碰杯口,碰杯身較好,因為杯口位置較脆弱易爛。
Riedel以Bauhaus的功能性美學設計聞名,按不同葡萄品種設計酒杯,現時聽來相當合理,但於幾十年前卻是非常創新。百年前時興的酒杯都是有顏色,甚至是刻有花紋的玻璃杯。1958年Riedel推出首隻葡萄酒杯(Sommeliers Burgundy Grand Cru)時,採用有鉛水晶,且專為勃艮第葡萄酒而設,可謂甚具前瞻性,此杯更被譽為「專業葡萄酒杯之母」。
品水也有分別
創自1756年的Riedel,時至今日,已成為殿堂級的酒杯品牌,不少酒店高級餐廳均採用其酒杯,品牌第10代傳人Georg J. Riedel指優質酒杯可控制杯內液體流動,簡單如水亦然。因水含礦物成分,以不同形狀酒杯來喝水,同樣會有不同效果,故品牌曾舉辦以不同酒杯「品水」或「品朱古力」的workshop。如想親身了解,可參加代理商寶屋舉辦的酒杯workshop,最少15人,每位最低收費約$700。
Riedel葡萄酒杯
銷售﹕寶屋、Lane Crawford、Watson's Wine Cellar等
查詢﹕2845 0633(代理商寶屋零售點)
文:張艾渟
圖:葉思雅、資料圖片
編輯 王翠麗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