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巴爾幹半島幾個新興目的地當中,以馬其頓名氣最低,這個連國名也會引起爭議的小國,自1991年脫離南斯拉夫獨立以來,與希臘因國名問題僵持不下。希臘認為馬其頓的國名,對其北部的馬其頓省有領土要求,堅持要馬其頓改名換姓,不然就給馬其頓加入歐盟的過程設置障礙。現在馬其頓在聯合國的名字依舊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打造大帝雕像 大搞形象工程
令人印象模糊的馬其頓或許更重視塑造鮮明個性。古代的馬其頓其實覆蓋了希臘、保加利亞部分地區,而幾乎征服世界的亞歷山大大帝,則出生於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地區。需要英雄撐腰才不會讓人瞧不起,不久前,當地政府重金(約1300萬美元)打造的大帝雕像,就豎立於首都斯科普里(Skopj e)市中心的中央廣場。就算國家經濟不怎樣,但對一些政府來說,搞形象工程和身分認同的錢一點也不能省。其實德蘭修女才是真正出生在斯科普里的名人,市內也設有專屬的紀念館。
粗野仿古典主義齊集
馬其頓人口約200萬,三分之一聚集在斯科普里。這城市不算特別標致,卻有獨特的建築風景。混雜和剪貼式的建築風格高度濃縮了城市的發展歷史,市中心沿着Vardar河的兩岸而建,以一座古老的石拱橋連接起來,河岸一端為老城區,羊腸小道、低矮的樓房、清真寺的尖塔和古老的土耳其浴室,是奧斯曼(Ottoman)統治長達500年而留下的明顯痕迹,當地人的飲食習慣也深受土耳其影響,到處能看見售賣烤羊肉串的餐館。南斯拉夫時代,斯科普里曾經是工業重鎮,因此也建造了比實際需求龐大的建築,例如頗具粗野主義風格、造型怪異的郵政局,據說設計靈感來自昆蟲。現在佔據市中心顯要位置的大多是仿古典主義風格的政府大樓,包括高等法院等,熱鬧的廣場還「佈置」了歐式雕像噴泉和凱旋門,大概表明了馬其頓急於入歐盟的心態。
漫步世遺 湖光山色下飯
馬其頓的明星景點是距離斯科普里約4小時車程的奧赫里德湖(Ohrid Lake),它也是歐洲最深和最古老的湖泊之一,面積為358平方公里,由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共享」,位於馬其頓的部分風景較為秀麗,同名小城及湖區(Ohrid Region)也被聯合國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老城沿着湖依山而建,曲折緊湊的街道、鱗次櫛比的老房子,由古老的城堡、城牆和城門守着。有湖的城市總會令人放慢腳步,湖濱也規劃了步行道,並設有不少臨湖的餐廳,遊客能以湖光山色下飯,胃口大開。湖裏盛產鱒魚,簡單的燒烤就能嘗到其鮮美結實的肉質。
走入東正教心臟 古樸教堂處處
除了遊湖和逛古鎮外,奧赫里德還以無數的東正教教堂著稱。據說奧赫里德原本有365座教堂,對應着一年裏的每一天。在拜占庭時代,奧赫里德曾經是巴爾幹地區的政治和東正教中心,奧斯曼帝國統治期間,也輸入了穆斯林的文化和宗教,因此老城裏也保留了羅馬劇場、奧斯曼風格的民居和清真寺等。
奧赫里德的教堂大多外表古樸,以滄桑的磚石壘成,在湖風和陽光的侵蝕下,更能感受到教堂有了一點年月的古意。不少教堂內部還保留了色澤鮮艷的宗教壁畫。歐洲鮮有收費的教堂,但奧赫里德湖的教堂大多會對遊客徵收門票。當地人說,那是教堂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可以用來維修建築。馬其頓是歐洲經濟最落後的國家之一,當地失業率高達30%,不少奧赫里德居民將房子改成民宿租給遊客,以幫補家用,因此一抵達車站,就會有民宿主人蜂擁而至,20歐元左右就能找到不錯的房間。
在眾多教堂中,以14世紀建造的聖約翰教堂(Church of St. John)的選址最為獨特, 位於Kaneo,這座小巧的教堂就在湖邊懸崖上,坐擁奧赫里德湖的黃金地段,在教堂外看湖無所事事,碧藍色的湖和天空幾乎連為一體,平靜得令人覺得,時間在馬其頓彷彿也是靜止不動的。
■出沒注意﹕車站當心扒手
馬其頓的經濟較為落後,小偷小摸的事件偶爾會發生,特別是在車站和火車站地區,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和財物等,在首都也會經常遇見討乞的吉普賽人,一家大小向遊客伸手要錢,態度不離不棄。
離斯科普里約5公里的Sutka,是歐洲最大的吉普賽人社區之一,也是歐洲唯一以吉普賽人作為市長、吉普賽語為官方語言的城鎮。
■旅遊錦囊
簽證﹕持特區護照免簽證,持BN(O)須簽證,詳情可瀏覽http://www.mfa.gov.mk
交通﹕由香港可飛往維也納、法蘭克福和伊斯坦布爾,當地有航班飛往斯科普里。德國漢莎航空往來香港及法蘭克福,票價約5090港元起,法蘭克福往來斯科普里,票價約2370港元起
匯率﹕1港元約兌6.4第納爾(denar)
網站﹕http://www.exploringmacedonia.com
文、圖﹕Sean Yap
編輯﹕林華君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