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披彩衣悅紅顏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1日 06:35
2012年09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古語云﹕「女為悅己者容。」不過在動物界,情况往往相反,需要花枝招展的,通常都是雄性。以色彩鮮艷聞名的孔雀魚也不例外,雄性需要憑着自己漂亮的色彩及尾巴,向外表平平無奇的雌性求偶。對這種淡水熱帶魚情有獨鍾的七仔說:「養魚界有句話,叫『始於孔雀魚,終於孔雀魚』。意思就是,很多人入門時都會先養孔雀魚,之後改養其他品種,但到最後還是養回這個品種。這也許是孔雀魚歷久不衰的原因。」


在七仔還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已有養金魚,直至七仔十三四歲時,因看見舅父養的孔雀魚,便被牠們漂亮的色彩吸引,開始試養孔雀魚。不過當時養魚的知識不算普及,互聯網發展亦不發達,唯有道聽塗說,七仔養的孔雀魚,總是病死。大概堅持了兩年,七仔便放棄了。


多姿多采和平使者

直至一年前,七仔陪伴朋友買魚,心想自己的房間空蕩蕩,不如再試養孔雀魚。「孔雀魚顏色和花紋多樣,現時有超過300種款式,沒有多少淡水熱帶魚,像牠們般多姿多采,而且我喜歡牠們性格溫文,甚少打架,是一種十分和平的魚類。」


跟小時候不同,七仔今次做足功課,才正式買魚。「如今要找孔雀魚的飼養資料容易得多,網上討論區亦有很多魚友樂於分享意見。今次我便做好養水工夫,培養好硝化菌,以分解魚類排泄物產生的毒素,之後才開始逐少買魚。」


品種多樣 價錢相差大

回想過去,七仔屢次失敗,主要有幾個原因。「孔雀魚體質不算強壯,缸中只要有一條病魚,很快便傳染一整缸魚。所以每次買新魚回來,都應先隔離一個星期,確定牠沒病後,才放進大缸。」


孔雀魚算是流行的觀賞魚,價錢相差很遠,有些幾十元一袋,有些幾百元一對,部分種魚更達數千元。「除了顏色花紋外,主要看牠們的身形比例,尾巴跟身軀的比例最好近一比一,身體跟尾巴之間的夾角,宜呈45度。另外較特別品種,價錢亦會較貴,如白子,其實就是患了白化病的孔雀魚,天生缺乏色素,全身均為白色,眼睛則會呈紅色。又如緞帶,即生殖器官過長的孔雀魚,外形看起來十分漂亮。不過這些魚在金魚街不易找到,不妨試試在星期六、日,早上6時至8時左右,逛逛旺角的天光墟,或有意外收穫。」


魚糧逐少放 水質要留意

孔雀魚不算易養,但一旦掌握到竅門,又不算很難。「飼養孔雀魚其中一個要點,就是餵食技巧,魚糧下得太多,便會沉底,令水變得污濁及增加病菌,魚便容易生病。所以每次餵食最好逐少逐少放糧,萬一太多糧沉底,便要吸走。另外亦可養一些工作魚如阿卡西鼠,幫手吃沉糧。萬一魚病了,可能要自己動手替牠做手術,有一次我的一尾孔雀魚因感染車輪蟲而爛尾,我便把牠撈起,用已消毒的剪刀,剪走爛尾部分。雖然重新長出的尾巴未必像原來般漂亮,但最少可救回牠一命。」


一如其他魚類,飼養孔雀魚也要留意水質,一至兩個星期換水一次,每次不要超過魚缸的一半。酸鹹度應維持在pH7至7.5之間,也就是香港一般自來水的水質,如果不養水,便要使用去氯劑。最後亦要留意水溫,一般宜維持在24至28度之間。「即使香港的氣候適合飼養孔雀魚,但我還是建議買暖管,尤其是夏天,我們不斷開關冷氣,令水的溫差大,魚兒有可能因此一命嗚呼。」


文、圖:Fidel

編輯 胡可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