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開學了,不少家長、老師與學生嚴陣以待,對傳染性高的諾如病毒(前稱諾沃克病毒)提高警覺。衛生防護中心指出,主要由諾如病毒引致的病毒性腸胃炎個案有上升趨勢,本來冬季才是高發期,但今年夏天已經開始有多間院舍、幼稚園爆發急性腸胃炎。爸媽不想孩子中招,就要教導他們從個人做起,保持衛生,「踢走」諾如病毒!
引發急性腸胃炎 致嚴重嘔吐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指出,截至今年8月19日,中心共錄得122宗院舍爆發急性腸胃炎的報告,是自2007年以來同期最高。而在65宗實驗室確定的院舍爆發中,約八成是由諾如病毒引起,而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檢測到主要流行的諾如病毒株為GII.e型。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李民瞻表示,以往大多數人感染屬GIV型,高峰期一般為11至1月,至於有指最近個案驗出的GII.e是新品種病毒,除了因為之前較少人染上,也可能跟今年罕有地在7、8月已陸續出現多宗個案有關。「它是腸胃炎的一種,患者會出現屙嘔、發燒、疲累和腹痛等症狀,其中以嘔吐最明顯,一般在24至48小時內會出現嚴重嘔吐。」
若小朋友感染諾如病毒,而家長在衛生方面處理不好的話,很容易令爸媽受感染患病。因為除了進食受污染的食物,病毒亦會經口腔直接接觸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及受污染的物品,或經嘔吐時產生的帶病毒噴沫而傳播。李民瞻提醒家長,保持個人衛生十分重要,患者亦應盡量避免外出。
腸胃炎有很多種,一般需要化驗患者的嘔吐物和糞便才知道屬於哪類病毒,但李民瞻認為無論是由哪類病毒引起,也不會影響治療方法。「從兒科醫生角度來看,我們最重視小朋友有沒有因嘔吐而缺水,所以先要控制其症狀及觀察有否出現併發症。」李民瞻亦指出,任何年齡的人也有可能感染諾如病毒,但由於小朋友未懂得在嘔吐後自行補充水分,若嘔吐情况嚴重以致未能進食和喝水,有可能出現缺水,故感染後或需入院接受觀察和治療。
不適學生須隔離留家休息
香港教育學院匯豐幼兒發展中心校長關珊表示,不論校內的學生患有腸胃炎,還是其他疾病,校方也會依照衛生防護中心的指引,只要在同一班別中,有3個或以上學生不適、發燒都會向防護中心報告,並會隔離整班學生。「學生會改到活動室上課,原本的班房會全面消毒,亦會停止合辦活動,避免學生到公共地方,如兒童圖書館、音樂室、沙池等。此外,校方會另外劃出一個洗手間,給被隔離的學生使用。」
關珊表示,自爆發SARS後,校方每天均會為所有學生探熱,如發現孩子有高溫,出現發燒病徵,會勸喻家長帶孩子回家休息、看醫生。此外,她說學生在輪流使用洗手間時,同事會使用消毒酒精消毒廁板,才讓下一名學生使用,並教導學生勤洗手,保持個人衛生。「校內曾有一兩名學生感染諾如病毒,但沒有在校內爆發。如有學生請假,校方會向家長了解孩子情况。有需要的話,校方會要求孩子留在家休息,徹底痊癒後才回校,以保障其他同校的小朋友。」
文﹕顏紫燕、顏燕雯
編輯:林華君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