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大亞太研究所鄭宏泰﹕樓市如船 全部人坐一邊易翻艇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06日 21:35
2012年09月06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轄下香港亞太研究所上周三發表一項電話民調結果,成功訪問的744名18歲以上市民,當中高達90.7%的人認為現時香港樓價過高,48.3%受訪者估計,在梁振英管治下,未來一年樓價會維持平穩,但亦有近三成(約29.7%)相信樓價會繼續上升,認為未來一年樓價會下跌的只有10.6%。


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宏泰指出,有關調查結果對投資物業有一定啟示性,因但凡投資市場如坐船一般,出現「側埋一邊」的看好,往往是出現調整的警號。


鄭宏泰指出,有關調查結果反映了市民對梁振英政府會成功抑遏樓價缺乏信心,而調查結果公布的翌日,梁振英巧合地推出了增加樓宇供應的「十招」,可算是回應了市民訴求。


鄭又認為,雖然梁十招中的部分政策未必全面和成熟,但至少增加了透明度,也顯示了政府確有意做點事、讓市場進行討論,令買家入市前可作較詳細的考慮,例如根據傳媒報道,剛過去的周末,十大屋苑交投就下跌了四成。


男性私樓租客傾向信樓價續升

他又指出,可留意民調結果中一些較細緻部分(見表),如認為樓價會上升的受訪者中,男性比例較女性高,30歲或以下年輕人比例也較高,原因可能是,結婚時多由男方負責買樓,而年輕人則較少有負資產的經歷,較容易覺得樓價只會升,不會跌。


此外,租住私人樓的受訪者,或許由於需面對加租壓力,所以較傾向於相信樓價會續升。至於教育程度,學歷較高以及認為自己屬於中上層或上層的人士,也會較有可能預測樓價會續攀升,這可能因為他們掙錢能力較高,所以傾向於認為大家都可以負擔較高樓價,所以樓價有向上的動力。


鄭宏泰認為,以上結果,如男性和租私人樓住人士較傾向於認為樓價繼續上升,反映這些人入市時可能具有「緊迫」性,較易恐慌性入市。每當人們在恐慌下做投資決定,多會較不理性而「做錯事」,此時樓市出現「側埋一邊」而增加風險的機會也會較高。


香港樓市剛需強 難大跌

對股市有研究的鄭宏泰認為,樓市與股市、經濟一樣有周期,只是周期較長。市場就似一條船,全部人都走向一邊會容易「翻艇」。民調結果顯示逾九成受訪者認為樓市有問題,這是一個signal(信號),說明投資者sense(感到)有問題。


然而,他也認為香港樓市的剛性需求頗強,除了結婚上車和換樓需求,內地人的需求也不能小覷,「如雙非兒童家長有一定經濟能力,有能力來港買樓,他們的子女也陸續到了入學年齡,有來港置業或租樓的需要。


高地價屬無奈 建公屋居屋穩社會

另外,環球經濟不景,資金缺乏出路,加上低息,部分資金會考慮到香港樓市做parking(停泊)」,除非房策大變或出現戰爭災難,香港樓價縱調整,也難以大幅回落。


香港自殖民地時代起一直奉行高地價政策,對此,鄭宏泰表示,「以往如果香港唔係高地價,邊有人會嚟投資?所以香港政府視房屋為一種資本儲存的工具,所以要谷高樓價,令投資房產有回報,(投資者)才會將資金放在這裏」。不過,這亦對無產者不利,所以要建公屋令低下階層居有其所,而在公屋和私樓之間,則興建居屋作為中間的平衡,以緩解社會不穩定因素。


梁特首房屋政策 左右為難

他又指出,由於特區政府曾因八萬五而被責怪為造成負資產的罪魁禍首,曾蔭權時供應不足亦被指摘,梁振英被夾在中間,推動房屋政策變得為難。


明報記者 鄒凱婷、陸振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