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日前終宣布撤回國民教育科的3年開展期死線,促成反對國教科大聯盟小勝,撤離政府總部。不過,聯盟和教協稱政府拒絕全面撤科,現時安排最少涉四大質疑,包括中小學53萬元津貼或利誘開科、被指太注重情意教育的課程文件未撤回、網上校管系統和「愛國問卷」等仍保留,以及官校自決成疑。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則強調會消除猜忌,有關質疑屬「子虛烏有」。
學聯則宣布,明日下午2至6時的大學生罷課會繼續,呼籲大專師生參與在中大百萬大道舉行的「誓師大會」,本月29日如期舉行罷課體驗日,辦講座及工作坊教授公民教育。
梁:新政策獲「最大的共識」
教育局回應聯盟四大質疑(見表),學校已取得的53萬元國教科津貼將不受影響,校方可根據5月發出的津貼指引,推行與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相關項目。
而教育局提供的自評工具,學校可選擇性使用,局方無指定必須收集「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數據,亦無利用資料向學校施壓;當局會繼續透過校外評核,了解學校在不同範疇的表現。特首梁振英昨日投票後表示,新公布政策得到「最大的共識」。
反國教科大聯盟昨凌晨結束佔領政府總部,經過一晚休息,昨日早上召開記者會公布第二波行動,其中學聯將繼續籌辦大專生罷課。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表示,9月底各中學將選舉新一屆學生會,學民將積極組織全港學生會代表,凝聚大規模的中學生反國教勢力。
憂津貼利誘開科 未撤評核
政府撤銷3年開展期,卻拒絕全面撤科,各中小學對未來如何實施國教科仍然觀望。綜合大聯盟和教協副會長黃克廉的分析,政府最少有四大質疑未解決,其中教育局上月向全港中小學發放53萬元一筆過「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支援津貼」,訂明不可用作其他用途或支付工程費用,質疑不開科的學校會否被利誘。另外,國民教育的評估配套,包括記錄學生內地交流紀錄的網上校管系統、了解學生愛國程度的「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等仍然保留。
籲購平反六四教材
黃克廉指出,政府一日不撤回現行指引,仍存疑慮,認為局方必須交代修訂細節,包括如何掌握教師培訓、何時諮詢及撰寫新指引、會否撤回與國教相關評估等內容。他續說,教育局須表明在官津學校所處角色,以免透過辦團影響力阻礙學校運作。協會也將發動「不合作運動」,呼籲學校利用開展國教科撥款,以購置平反六四、認識民運人士如李旺陽等與國教相關教材,同時不回應不合理的調查或評估。
津小議會主席冼儉偉則稱,相信目前不少學校已有國民教育相關課程,可藉以善用資源而不違反津貼指引,教師亦有專業能力判斷如何在現行課程指引取材,以及選擇不進行有關國教評估。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