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銀業務 「贏粒糖 輸間廠」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1日 06:35
2012年09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經濟結構正處於「陣痛」改革,阿爺主動式對市場「制水」,令內地經濟走下坡較市場預期嚴重。然而,內銀股的呆壞帳有升無跌,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及撥備卻俱降,此情况比迪士尼樂園更加奇妙。近期內銀股被大行唱淡,股價每况愈下,投資者難免擔心內地銀行業前景。不少人看淡內銀股主要執著於不良貸款,怕其拖累銀行資產質素。


利率變化事小 壞帳撥備事大

事實上,銀行的本業是貸款給企業,企業不倒閉,銀行就賺貸款利息,不過沒有upside,但如果企業倒閉,銀行就會輸貸款的本金;正如,sell put option一樣,贏就贏了premium,但是卻有機會輸光。既然銀行的資產是以貸款為主,買銀行股票,簡單來說,就變相是「贏就贏粒糖(premium或利息),輸就輸間廠(本金)」因此,就內銀來說,利率市場化所帶來的影響是小事,潛在壞帳和撥備才是大事,因為前者是premium的高低(糖),後者是本金的存活(廠)。


其實在形成不良貸款之前,投資者可先從銀行公布的預期貸款拖欠率(delinquency)和「關注」類別入手,儘量掌握它們變成不良貸款的速度與幅度。由於以往內銀股的貸款增長強勁,以致不良貸款的增速未算特快,反而須留意逾期貸款的變化,特別是3個月或6個月之逾期貸款比例增加,因它們隨時「升級」變身為不良貸款,令其幅度增至2%至3%,分分鐘足夠銀行做write-off。


「阿爺」最大後盾 未來增長可持續

早前,中國銀監會公布,內地商業銀行第2季不良貸款率維持於首季的0.9%,惟不良貸款餘額4564億元人民幣,卻較首季增加182億元人民幣。


然而,內銀股就如中國經濟的「大掌櫃」,中央政府參與度高,有困難時大可開口問阿爺「度水」救援。


因此,筆者相信,內銀股來年的盈利增長仍具動力,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ROE)續強,估計其一年盈利仍可覆蓋撥備。但無可否認是,大型及中小型內銀股的資產質素正在下降,投資者須特別留心貸款增長、息差和不良貸款之變化,以防疏忽入市,隨時「贏粒糖,輸間廠」。


黃元山

GNEC投資管理

info@gnec.net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