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心臟病患 省力做多唞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1日 06:35
2012年09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心臟病人康復後難免憂慮,總覺得不要胡亂活動。註冊一級職業治療師胡思慧說:「這觀念有誤。病人積極投入生活有助康復,要是整天不動,心肺功能反而轉差。」冠心病人的心臟功能,或曾因心肌缺血或缺氧而受影響,故要量力而為,現淺述要點:


逐步開始 重回正軌

病人可由輕巧活動開始,慢慢推展至較費力氣的活動。例如一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長者,手術翌日經治療師評估,可下牀做些簡單活動,第三天可以洗澡;回家後,配合節省體力方法和輔助工具,調整姿勢,可逐步做回家務。


改變習慣 減輕負荷

因病人心臟功能較弱,有些日常工作要改變做法,如:

(1) 用手洗衣服時不應蹲在地上,因彎腰、蹲下等動作,對心臟負荷較大,應把盆置高,或坐在高櫈清洗。


(2) 舉手晾掛衣服,驟看簡單,其實重複抬手高於雙肩的活動,會加重心臟負荷,應用晾衣叉輔助。


(3) 冠心病人在康復後首月,最好別拿超過20磅的物件。


了解身體 量力而為

病人時刻留神,若感不適不要死撐,應暫停活動,休息放鬆,看情况需否求診。職業治療師會向病人指導調適方法,如出現氣促、呼吸困難時,可用「噘唇呼吸法」(吸氣時閉唇,從鼻孔吸氣2秒;呼氣時,用口慢慢吹出4至6秒)緩和;提取重物則可用「協調呼吸法」(提重物前吸氣,用力提起時呼氣,切勿閉氣)。


胡思慧指出,心臟病人進行活動時,重點是避免消耗過多體力:「目標是避免因不活動而引致體能衰退之餘,同時讓身體和心臟有適當休息。」故患者要注意小休,亦別緊張心急,否則會催趕自己密集工作,導致勞累。


心臟病人必須了解個人體能及可以維持的運動量,住院期間,職業治療師會評估病人的活動能力,提出適當建議,亦會藉着踏板運動心電圖測驗,讓病人了解安全活動的範圍。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