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月供基金效用隨本遞減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2日 06:35
2012年09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隨着月供投資產品的流行,「平均成本法」深入人心。但不少基金投資者會問,月供計劃真的優於一筆過投資嗎?事實上,二者沒有絕對的好與差,適用於哪種投資方式,完全取決於投資者個人狀况、目標基金、投資年期等多種因素。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的「101計劃」嚴格上並不等同於月供基金,投資者應認清兩者之間的差異。


平均法投入初期效用最大

簡單來講,「平均成本法」針對不明朗市况或價格波動大的產品,才能發揮其作用,因為它可有效降低投資者於錯誤時間入市的風險,這也解釋了為何很少有人用月供方式投資債券基金。目前環球政治、經濟形勢皆難預判,歐洲領導者作出的各種承諾能否落實、美國能否安然渡過「財政懸崖」、中國經濟放緩何時見底,市場聚焦在上述問題的同時,也在因其反覆上落,因此現在是應用「平均成本法」做定期定額投資的時機。不過,還須提醒投資者的是,「平均成本法」的威力其實只在投資開始階段顯著,當每月供款於累積權益中佔比已很小時,其平均成本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每月按時供款買基金,意味着無論任何市况都參與投資,它的好處是不會因過度樂觀而增加投資,亦避免因太過恐慌錯失撈底機會,因此它特別適合一些對市場較無把握的人。換言之,若投資者有較多時間及資源分析大市走勢,或者相信自己對市場氣氛的嗅覺,以整筆投資趁低買入基金單位進場,可錄得更可觀的整體回報。與此同時,若投資者有較多閒置資金,也可因應自身情况,將月供及整筆投資搭配使用。


「101計劃」嚴格來說屬保險

市面上的月供基金計劃,入場費普遍為每隻基金每月至少1000元,間中若要轉換基金,需支付1%的轉換費(1%轉換費僅適用於轉換至同一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若轉換至不同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需要重新繳納認購費),因此有些投資者將目光投向可免費轉換基金、入場門檻更低、選擇更多的「101計劃」。後者的月供額可低至300多元,且允許同時投資多隻基金,每隻基金比例自訂。


不過,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黃展威指出,投資者應避免混淆「101計劃」與月供基金,前者為投資相連保險計劃,雖然以基金為主要投資對象,但實為保險,須預先設定年期,要支付保單費用,未滿期退保更要承擔退保損失。他還強調,此類產品的主要優勢在於基金選擇自由度極高,小額資金入場也可高度分散投資,但投資者應自問,在同一投資期是否需要高度分散投資,因為「101計劃」的收費普遍較月供基金貴。


注意部分計劃年費高於10%

「101計劃」的收費十分繁複,除保單費、行政費,還涉及顧問費,有些計劃年費率甚至高於10%。不過,閱讀銷售資料可發現,不少計劃都提供不同程度的額外獎賞冲抵高收費,年期愈長,獎賞愈多,因此投資者若有意於這類產品,一定要貨比三家,特別是關注其獎賞力度。


此外,投資者參加「101計劃」前更要三思,尤其是長達20年至30年的計劃,因為退保不僅損失收益,還會失去大筆本金,特別是最初供款期的退保費用最高達退保或提款額的100%。


明報記者 王小青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