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文化遊﹕保護孩子 由設計出發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2日 06:35
2012年09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1900年,瑞典作家Ellen Key特別選在20世紀伊始,出版劃時代著作Century of the Child──她認為孩子在西方社會的地位,將會急劇提升,成為家庭和社會的中心,維護孩子的權利和福祉將成為20世紀的任務。可是,對擔心國教科荼毒孩子的我們來說,孩子的幸福,不是一直都放在第一位嗎?但別忘記,在Ellen Key成長的19世紀,是狄更斯寫下《孤雛淚》、《塊肉餘生記》的年代,當時的人認為,孩子不過是「迷你」大人,愈快工作掙錢愈好;至1910年,美國的童工數目估計仍逾200萬。所以有人說,「童年」其實是個「發明」。


由掙錢工具變社會希望

自從我們開始把孩子,看待成完全跟成人不一樣的個體,看待成社會的未來,我們便着重為孩子設計穿的、用的、玩的。不同年代的玩具、兒童用品,反映不同年代對孩子的觀感和期望。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現正舉行Century of the Child: Growing by Design 1900-2000展覽,便由世界各地挑選超過500件展品,讓我們從學校建築、遊樂場、玩具和遊戲、動畫、衣服、安全及醫療產品、家俬和書本等,了解20世紀這個屬於孩子的世紀。


20世紀玩具用品演變

展覽以時序分七部分:首部分由190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兒童權益和強調孩子享受學習過程的幼兒園運動方興未艾,它們如何跟當時藝術與工藝(Arts and Crafts)運動產生作用;1920至30年代,孩子對世界童稚的質詢,跟前衛藝術家挑戰社會規範不謀而合,孩子成為他們的靈感;二戰前,寄望孩子獲得全人發展的現代主義理想萌芽,設計師從學校建築、童裝、圖書等,創造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環境;可惜到二戰時期,孩子被利用為國家宣傳活動的母題,給孩子的設計亦要服務政治思想;二戰後撥亂反正,設計師希望用玩具令孩子重拾童真;1960年代至20世紀末,孩子成為自主的消費者;最後一部分看設計師、教育家等,怎樣傳達孩子應該活得更好、世界可以更好的理想。


Century of the Child:

Growing by Design 1900-2000

地點:MoMA, 11 West 53 Street, New York, NY10019

日期及時間:即日至11月5日,上午10:30至下午5:30

周五至晚上8:00

9月26日後周二休息

門票:25美元(約194港元)

網頁:www.moma.org

文﹕郭瑋瑋

圖:現代藝術博物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