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本周熱話﹕名人推介好書認識國情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2日 06:35
2012年09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的佔領及絕食行動雖已結束,第二階段「遍地開花」全民監察國教科行動已隨即展開,堅持「立即撤回國教科」的立場。昨天學聯發起全港大專下午罷課,為日後中小學罷課作準備及支持。然而,反國教科不等於不愛國,罷課不等於罷學,家長與孩子同樣關心中國,就像以下的名人家長,就是通過閱讀好書,教孩子在書海中了解中國國情。


★陳雲﹕多元討論

身為學者及爸爸的陳雲支持徹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認為國教科的內容是洗腦、荼毒學生,只通過國民教育科,難以學習全面的國情,學生讀中國歷史及文學可得到可靠的資料及中立的觀點。然而,陳雲指出孩子在家通過書本學習國情,總比不上在校學習。「學校教育不可以被取代,除非家庭像古時的大家族,有充足的資源、人才開設私塾,才可達到學校的水準。在學校的中史或文學科上,學生們可以一起論學,互相討論問題,引起多元觀點。」


推介書籍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推介原因﹕集合了中國歷朝漢、唐、宋、明、清的問題,例如指出歷朝的中央集權、地方政制、科舉考試的利弊,作者錢穆嘗試思考現代能否借鏡這些政策,書中並沒有詳述結論,引發讀者很多思考角度。


作者﹕錢穆

出版社﹕東大圖書

★甄詠蓓﹕鑑古知今

O Kids賦小孩表演藝術學校校長甄詠蓓(Olivia)認為了解中國猶如了解一個人,認識今天的他,也要認識昨天的他,了解才會全面。Olivia會跟8歲女兒Jolie讀歷史人物書籍,側面了解昔日朝代、國况,並借用它來解釋國教的事件。「跟女兒看《岳飛傳》時,她跟我說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的字很痛,我向女兒解釋這是他愛國的表現,難免要付出、身體要受苦,就像反國教科人士,他們以絕食方式來表達愛國。又例如女兒4、5歲看《三毛流浪記》時,看見孤兒三毛很瘦弱,又被槍擊,就哭起來,當時她年紀小,已對此書印象深刻,待她長大,我跟她討論書中的情節,表示當時正值日本侵華戰亂時期,人民生活艱難。」


推介書籍

《豐子愷漫畫選繹》

推介原因﹕很多孩子都喜歡卡通、圖像,利用它們可吸引孩子了解國情,譬如豐子愷的漫畫就是描繪當代兒童生活和社會現實觀感,能反映歷史。


作者﹕明川

出版社﹕三聯書店

《一起建前朝》、《一起看後宮》

推介原因﹕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深遠,小朋友可看中國地圖、旅遊書籍認識山川名勝,認識國家。兩書主要談建築,圖畫吸引,若小朋友能進一步到當地旅遊,更可親身體驗書中的中國文化、細看歷代建築。


作者﹕趙廣超

出版社﹕設計及文化研究(香港)工作室

★李敏﹕身體力行

作家李敏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獨立成科,因部分內容與常識科重複,且會增加孩子的功課負擔。另外,她認為以考試來評核孩子的國民質素並不恰當,因考試牽涉應試技巧等因素,考獲高分也不等同愛國,反而徒添學習壓力。過往李敏會透過報章上的社會議題,教女兒認識國情及民生,近日她亦攜同念小三及小五的女兒參與遊行及到政府總部支持反國教科大聯盟,她說這些「實戰」就是很好的國民教育,女兒亦因此得知自己有集會及遊行的自由。


推介書籍

《動物農莊》

推介原因﹕透過寓言描述一個社會的狀况,以及當權者與被統治者的關係,孩子易於明白,即使未能了解箇中含意,寓言故事亦值得一看。


作者﹕喬治•歐威爾

出版社﹕上海人民

《進一步問得好系列﹕公民抗命》

推介原因﹕圖文並茂講解「公民抗命」的歷史及發展,內容深入淺出,插圖有趣,孩子較易受落。


作者﹕丁若芝

出版社﹕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吶喊》

推介原因﹕描寫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這段時期的社會面貌,揭露了國民的劣根性,直截了當,令中國人反思,適合高年班的孩子閱讀。


作者﹕魯迅

出版社﹕香港滙通書店

★吳志森﹕全面認知

資深傳媒人吳志森認為,「洗腦」是選擇性教導,但「認識國情」應是全面和多角度的,需要有真實的歷史背景資料,學生自己看書,好處是可以冷靜分析和消化,但看前亦需對事件背景有一定認識。他有兩個女兒,學校的通識科也會涉及不少中國議題,「例如她會問十二五規劃的全名是什麼?內容包括什麼?一定要有足夠的背景資料,才可跟她討論。」他又認為如只要求學生唱國歌而不了解歌曲歷史是不足夠的,「國歌在文化大革命時曾一度被列為禁歌,填詞人田漢更被批鬥,歌詞也曾經修改,這些學生都應該要知」。


推介書籍

《國情3——維穩壓倒一切》

推介原因﹕是作者《國情》系列的第三部著作。書中不但有真實歷史內容,作者更用淺白易明的文字,從不同角度探討港人關注的內地議題,理論實例兼備。


作者﹕潘小濤

出版社﹕圓桌文化

《人民不會忘記》

推介原因﹕六四事件發生前後,64名香港記者到北京採訪,書中有記述也有分析和人物特寫,是前線記者親歷的第一手新聞,亦是展現歷史真實的重要資料。


作者﹕六十四名香港記者編著

出版社﹕香港記者協會

《尋訪六四受難者》

推介原因﹕作者丁子霖的獨子蔣捷連在1989年六四事件中被軍隊槍殺,數年來,她一直努力尋找其他遇難者資料,她到過墓園,找出那天前後去世者的遺屬,從訪問中了解事情發生的經過。書內有大量實證,作者不惜遭受當局不斷打擊與迫害,記述「天安門母親」的抗爭過程。


作者﹕丁子霖

出版社﹕開放

文﹕顏紫燕、梁翠薇、孔芷君

編輯:胡可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